当前位置:首页 > 流芳家谱 > 家谱收藏 > 家谱名称
流芳家谱

周姓家谱

作者:   时间:2014-12-22

  周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当今中国大陆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九位,在台湾省名列第二十一位,人口约三千零七十六万九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92%左右。

  1.先秦时期:

  周氏早期主要在河南地区发展繁衍。河南周氏的最早出现,可追溯到远古的黄帝轩辕氏。

  周氏最初发源于今陕西渭河平原地区。周朝初期,朝廷大规模分封诸候国,这些诸侯国广布于黄河中下游及江淮地区。周氏由西向东迁徙繁衍,与周王朝都城由陕西向河南东迁有着密切的关系。自周平王东迁洛阳后,周氏得到了大规模的繁衍,曾一度成为巨族。

  2.战国、秦、汉时期:

  周氏早年主要繁衍播迁于我国北方的广大地区,且以河南、陕西为两大中心。战国秦汉时期,秦灭六国时对各国贵族的迁徙,以及秦末战乱,为周氏的发展、扩散提供了条件。秦朝的郡县制、汉朝的郡国制,又使周氏有了形成郡望的机会。这一时期,周氏迁徙到今河南南部、江苏北部等地,并在当地形成望族,即汝南周氏、沛国周氏。

  居住在河南临汝的周氏,部分人于秦朝迁往沛郡,成为当地着姓,西汉大臣周昌,周勃,名将周亚夫即属此支。东汉末年,京师遭董卓之乱,汝南安城周氏有一支迁居今安徽庐江。

  两汉时期,河南、山东一带,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地区。从西汉元始二年至隋朝大业五年(公元2~609年),六百年间,河南人口约占全国人口五分之一。

  3.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之时,因北方中原地区长年战乱,出现了第一次民族大迁徙,周氏族人也随从中原的各士族大举南迁。两晋时期,汝南安成周氏周浚一门三封,此后出现了周浚、周颤、周嵩、周馥等著名人物。

  西晋永嘉年间,中原各士族随晋室同渡南迁,有一支周氏迁往姑熟(又称姑孰、南洲,今安徽当涂)。

  4.隋、唐至宋时期:

  隋、唐前后一段时期,周氏又有较大规模的发展,唐末五代连续几十年的军阀混乱,特别是北宋末年金兵南下与南宋末年蒙古兵南下,这几次大战逼使河南、山东一带的中原周氏大量南迁,主要迁往福建、浙江、广东。

  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随行人员中有周氏将校,这是周氏进入福建最早者。唐僖宗时,河南周氏族又有人随王潮、王审知入闽的。

  唐宋战乱,中原周氏开始大规模南迁闽浙粤。

  ⑴.入闽:

  唐初,有周氏族人随陈元光入闽开基福建漳州。唐朝末年,军阀混战,河南光州固始县周氏迁徙福建。

  唐僖宗中和年间(公元881~884年)周德琰为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县令,生三子,三子随父居固始县。唐昭宗乾宁四年(公元896年),六镇藩镇叛乱,周德琰次子周枢,与游、刘、翁、范等姓入闽,选择福建建瓯县(公元1913年建安、瓯方二县合并设置)的马伏为世居地,称为“马伏周家”。周枢随父宦居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县,唐昭宗乾宁四年入闽,居住马伏,为入闽之始祖。

  周枢的后裔周枯,于北宋太宗淳化二年(公元991年),迁居福建崇安县的仙店,周枯为仙店支派的一世祖。北宋末年,金兵攻陷汴京,宋高宗南渡长江,河南固始县周氏随宋南渡,迁至闽汀宁化(今福建宁化,古代宁化县属汀州),犹长于宁化。南宋末年至元朝初年,这支由河南迁人福建宁化县的周氏,继续南迁入广东梅县。

  北宋王朝灭亡之时,山东、河南一带的周氏,大批随宋高宗南渡长江,定居浙江。周密祖籍山东济南,曾祖周秘,北宋末年任御史中丞,金兵攻陷汴京后,周秘跟随宋高宗南渡长江,迁居吴兴(今浙江湖州)。南宋初年,北方士大夫流落江南者以此地为多,宋高宗允许他们占据寺院。曾祖周秘先后居湖州的铁观音寺、天圣寺。祖父周珌青少年时也在湖州铁观音寺、天圣寺客居近二十年。该支周氏族人的祖先是河南人,流布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祥符,即今河南开封(宋朝置祥符县,明朝并开封县入祥符县,1913年又改祥符县为开封县)。祥符周氏十三世周靖,北宋末年在汴京中进士,为太学博士。北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周靖护从康王赵构南渡长江,建立了南宋偏安王朝。之后,周靖侨居在浙江杭州,所以周靖为河南祥符周氏南徙浙江的始祖。

  第二阶段在诸暨。周靖由杭州迁居浙江诸暨县的紫岩山,村里名叫盛厚,在诸暨县城西北六十多华里处。

  第三阶段在绍兴,周靖七世孙周澳,号楮斋,担任元朝地方官府的掌管文书的官员,入赘山阴俞姓人家为馆甥(女婿),于是占籍山阴(秦置县名,唐朝并置会稽、山阴二县,1912年两县合并设绍兴县)。山阴(今浙江绍兴)之有周氏,实自楮斋公(周澳)始,周澳是周氏迁绍兴的始祖。

  南宋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周靖又由杭州迁居诸暨县西北的紫岩山,以后他的子孙又分别迁居诸暨县的南门江、大五指、清平、丰江、溏头、新州、梅山;山阴县(今浙江绍兴)的塘下、周桥、瓜田、张川、前梅;萧山的周家湖、来苏。浙江诸暨、萧山、绍兴一带的周氏,追根溯源,是北宋末、南宋初从河南开封一带南徙的。

  ⑵.入粤:

  北宋末年与南宋末年周氏从中原南徙广东。

  新会县桥亭房周氏,始祖周海门,原河南汴京人(今河南开封),宋南渡后居广东南雄珠玑巷,后乃居新会桥亭。又,新会县沙富房周氏,一世祖周监,字天枯,原籍河南许州长葛县,遭元乱,千里间关,扈宋少帝至粤之冈州崖山。广东新会县这二房周氏,原籍均在河南,分别是南宋初年随宋高宗南渡与南宋末年随宋少帝南徙的。梅县周氏大始祖周仁德,原籍河南固始县,随宋高宗南渡,迁居福建宁化县。南宋末元初,其裔孙“由闽迁粤”,迁居广东长东县(今广东五华),至七世祖周瑄,始迁梅县。周碹是梅县始迁祖,又是由闽迁粤的七世祖,所以至今广东梅县周氏称他为“始祖七位公”。

  南宋大臣周必大,自称其先祖为郑州管城人。汝南周氏有一支直接迁往福建宁化石壁乡,还有一支徙居永定。

  5.元、明、清时期:

  元末明初,江西吉安府周氏移民湖南邵阳地区。

  石碑周氏初祖炳四公,兄世常,生江右(今江西吉安)吉安府泰和县,于元明间徙居湖南宝庆邵东之石碑。湖州周氏,一世祖周志亮,元末明初“奉旨屯垦湘潭,后卜居湘潭”。周志亮次子周肇翔,洪武年间“迁屯益阳”,于是“隶籍益阳”。清初江西移民湖南的第二次高潮中,湖南衡山始祖,是由江西永新县厚田迁来。

  清康熙、乾隆年间,闽、粤周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省,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唐朝元和年间,除沛国周氏,长安周氏主要为周赧王的后代,而到了明、清以后,周氏比较集中的省份是江苏、浙江、广东、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省。

  6.移居台湾省:

  周氏在台湾省主要集中在台南、台北两地,大多是祖上由北方南迁福建和广东,再由福建、广东移居台湾省的。

  在清康熙到乾隆年间,有泉州人周延群乘船东渡,入垦台北县石碇乡;泉州人周炎移居台北县景美镇开垦奠基。清嘉庆年间,富阳人(今浙江富阳)周凯曾任台湾省道台,后逝世于任上。

  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朝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除了赔偿日本巨额款项外,还把台湾省割让给日本。日本在台湾省进行了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强迫当地居民接受奴化教育,改姓氏为日本姓。当时,许多台湾周氏曾被迫改为武冈氏、武光氏、吉田氏、吉本氏、吉冈氏等倭姓,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台湾岛重新回到祖国怀抱。民国台湾省政府明令废除所有倭姓。曾被迫改为倭姓的原周氏族人恢复周氏。而当时在台湾省土著中曾使用倭姓秋野氏的一部分人,在奉令废倭姓时选用了汉姓周氏,使得台湾省周氏一族的人数和分布范围上都有所扩大。

  7.迁往海外:

  大陆周氏移居海外,始于鸦片战争以后的晚清时代。周氏旅居海外的地方,主要是中南半岛与南洋一带。海外周氏侨胞,主要来自今大陆的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海外周氏华人中来自广东潮州、汕头地区的占较大比例。

  ⑴.广东:

  揭阳县的伯劳浦乡周氏:明朝洪武初年,其始祖周朴叟,人称周伯,由福建省兴化府莆田县迁来广东揭阳县。他在埔上开荒,又引清泉上埔,人们于是将“埔”字去土添水,改为“浦”字,将“伯劳浦”作地名。伯劳浦乡往海外谋生的人较多,如泰国首都曼谷有旅泰揭阳县伯劳浦家族会,此外还旅居至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

  ⑵.福建:

  周氏移居南洋:清朝末期福建周氏之人移居南洋,先后梯航南来,开拓新天地。其彰明较著的创始人有周英美之开埠文德甲,周公南之经营巫罗加什,周公秀之垦殖麻坡浮林望,周卿昌、周卿安之贸迁于新加坡及马六甲,周孙品、周孙华之往来各地沟通侨信等等。

上一篇:杨姓家谱
下一篇:黄姓家谱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