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流芳家谱 > 家谱收藏 > 家谱名称
流芳家谱

张姓家谱

作者:   时间:2014-12-04

  张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在当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百家姓第三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四位,皆属于超级大姓系列,人口约一亿零四百六十一万五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53%左右。
 
  张氏的得姓地点,目前至少有三种说法:一是河北清河,二是河南濮阳,三是山西太原或永济。
 
  张氏的得姓地望,以及得姓始祖挥的活动地区,文献上没有明确记载,我们只能从挥的父亲玄嚣说起。《史记》记载:“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意思是说玄嚣降生在江水,封邑在青阳。江水在古代江国境内,就是今天的河南息县。但玄嚣的降生地与挥的活动地域关系不大,玄嚣的封邑青阳大约是挥成长、活动的地方。
 
  “清”和“青”两字古代通用。古代又以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因此,人们认为,青阳,就是清水的北面。
 
  古代的清水有两个源头:一是今河南省获嘉县北黑山,一是今山西省高平县。后者就是古代的丹水,它向南穿过太行山,东流入吴泽陂,然后注入发源于获嘉县北黑山的清水。再向东北流,经今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淇县、内黄县,然后进入河北省的魏县、清河县、沧州市,至天津入海。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黄河改道,南注黎阳(今河南浚县),清水就由此流入黄河。三国时曹操开白沟遏淇水北流,就走的是清水故道。由于年长日久,受黄河改道的影响,致使河道淤塞,或某段河道改名,于是清水隐没无闻。
 
  被人们称为张氏的两个起源地的河北清河和河南濮阳,都属古代清水流域。只不过清河在下游,濮阳在上游。
 
  张氏得姓于河北清河的说法见于明朝嘉靖年间张浚等人纂修的《张氏统宗谱》。这部谱书的《得姓郡望》篇说:“自轩辕黄帝第三妃彤鱼氏之予曰挥,观弧制矢,赐姓张氏,官封弓正,主祀弧星,居尹城国之青阳,后改清河郡。此张氏得姓之由。”意思是说尹城国(后来的清河郡)的清阳县是挥造弓矢、封弓正、祀弧星的地方,也是张氏得姓的地方。但是没有任何文献记载河北清河是“帝后所都”,黄帝、颛顼、帝喾等都没有在这一地区活动,挥也不大可能在这一地区生活。但是清河张氏从郡望角度说,确实是张氏中声望最高、影响最大的一支。
 
  河南濮阳古称帝丘,是传说中的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帝、舜帝)活动的主要地区。濮阳是颛顼的都城所在地。颛顼逝世后就埋葬在这里。颛顼的族子帝喾埋葬在“顿丘城南台阴中”,即今天的河南清丰县境内。濮阳不仅是颛顼和帝喾活动的中心区域,而且还是夏王相建都之地,又是商先公相土的东土。这一地区位于新石器时代华夏部族的仰韶文化与东夷部族的北辛文化的结合部。前些年在濮阳西水坡发现仰韶文化时期的蚌壳堆塑龙虎,被人们称为“中华第一龙”。近年来在这里又发现有众多的龙山文化遗址和先商文化遗存。
 
  张氏起源于“青阳”,也就是古代冀州的清河流域。清河发源于今河南、山西两省交界处的太行山区,流经今河南省的新乡和濮阳、河北省的清河和沧州等地,从天津入海。清河上游的濮阳一带为“颛顼之墟”(上古帝王颛顼建都之地),可能是张氏的起源地。西周后期有个叫“张仲”的人,曾经辅佐周宣王。他是最早见于古代文献的张氏先民。到了春秋时代,晋国(今山西境内)是张氏人群聚集的重要地区。战国时期晋国分为韩、赵、魏三国,张氏先民随之迁徙到黄河南北,在更广阔的中原地区建立家园。汉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兴盛期,也是张氏先民的辉煌时代。他们辛勤劳作,顽强战斗,显示了自己的武勇和智慧,建立了丰功伟绩。在黄河乃至长江流域,出现了许多声名显赫的张氏望族。伴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的民众大迁徙和民族大融合,张氏先民的足迹不但遍布于大江南北,而且还到达岭南、西南、西北、东北和东南沿海地区,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都可以看到张氏人群的踪影。到了宋元明清时期,张氏先民在祖国大陆的分布更加广泛。他们不仅开始到达台湾、海南等中国沿海岛屿,而且早已经迈出国门,走向东南亚和世界各地。
 
    1.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他们就从三晋走向诸侯各国。到了秦汉时代,转战千里的兵卒铁流、兵祸天灾造成的流民大潮、祸福旦夕的政治风云等等这些无可奈何而又无法抗拒的因素,推动着张氏先民们迁徙的脚步,而战后统一局面的形成和社会的安定发展,更需要繁荣昌盛、人丁兴旺的张氏家族自己去追寻新的生活空间。因此,如前所述,到西汉末年张氏家族从古冀州分迁到全国很多州县郡国,并形成了好些名门望族。
 
    2.秦、汉时期:
 
  张氏向西南地区的移民最早见于公元前316年,秦国惠周文王派张若为蜀国守,组织秦民万家入川今云南、四川的白族张氏,相传是战国时期从陇西迁来的,估计就是张若组织的移民。此后代有张氏移人,并且主要是从关中、陇西地区而来。隋唐以前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在关中地区,每逢战乱或宫廷政变等大的变故,京畿地区的张氏显贵就往往随朝廷走蜀道避难西南。下面我们将要谈到的唐国子监祭酒张磷就是在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因避农民起义军随僖宗南迁成都的。张氏从外地进入西南的第一站一般是今四川地区(明清也有从贵州、云南进入的),然后向云、贵、藏各地迁徙。《元史》在谈到会川路永昌州(会川路其时辖地在今滇川边境地区,路治在今四川会理县,永昌州治所元朝在今四川境,明朝起在今云南境)的沿革时说,至南诏时期,“蒙氏改会川府,置五贂,徙张、王、李、赵、杨、周、段、何、苏、龚、等十二姓于此。”明朝播州(今贵州遵义)七大姓中就有张氏,其排名为田、张、袁、卢、谭、罗、吴。
 
  两汉之际,张氏家族迁徙的出发点大体来讲是中原大地(包括河东、河内等)和关中地区。中原是由张氏祖居的古冀州辐射而形成的,关中长期以来则是中央政权所在地,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因而集中了较多显赫的张氏大族。家庭的迁徙受到各种必然与偶然因素尤其是偶然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有时候带着选择,有时则是盲动,更有出于无奈被迫的缘故,因此其行动是千变万化的。但综合考察其千余年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张氏迁徙的一个最大特点是由中心向四周辐射。大而言之,总的趋向是以中原和关中为中心,向东西南北四周拓展,辐射到全国各地。小而言之,具体到某个州县也是这样,先是以某个城镇,或以某个村庄为据点,然后向四邻城乡拓展。另一个特点是每一次大的迁徙行动都与政治有关,大多数时候是无奈的、被动的
 
  西汉木年王莽当政建立新朝之时张氏祖脉在清河,后因“生子众多迁入徐州,逐渐南下。西汉木年,王莽当权,时元始元年(公元1年)农历9月13日,一祖带领男妇族人众多,过扬子江,分往下入衢州(今浙江衢州)、托州(今江西托州)、福州、韶州(今广东韶关)、汀州(今福建长汀)、赣州等处。一祖迁往建州(今福建建州),一祖入湖州(今浙江湖州),一祖入演州(今越南演州府)。各成桑梓,四海散处。后世子孙皆是亲生骨肉,不可弃也”。
 
  张氏向西北的大迁徙,开始于东汉末年。其时天下大乱,中原、关中等地很多张氏人家西进到张理建立的汉中地方政权的辖地避难。这批人中,有一些又追随降归曹魏政权的张鲁。更大一次迁徙是“五胡乱华”的十六国时期,十六国政权,多数是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而且政权更替频繁,征战仇杀不断,因此,中原、关中等地的张氏先民和其他人一样,除了南下之外,就是西向到张轨建立的前凉政权避难。在前凉辖地形成了很多的张氏“大族”。仅《晋书》中提到的张氏大臣将领就有三十一人,其中“凉州大族”晋昌张氏张镇、张越兄弟大有取代张轨之势。
 
  高昌、楼兰一些张氏大族的出现也与上述的迁徙有关。如《张礼臣墓表》说:“苻坚肆虐,挺扰五凉,避难西奔,奄居右地。”又《张雄及其妻麴氏墓表》云:“跗萼散于前庭,波澜流于右地,国家遂久,擗代不归,故为高昌人焉。”
 
    3.魏、晋、南北朝时期:
 
  自公元四世纪初叶水嘉之乱爆发后,西晋政权很快灭亡,国家再度处于长期的分裂之中。张氏先民活动的中心中原和关中地区,在长达二百七十余年的时间内,始终处于战乱之中,尤其是“五胡十六国”时期,他们的生活环境遭到了极度的摧残。为了求生,他们和北方其他姓氏的人民一起背井离乡大量南迁,形成了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人口大流徙。如方城人(今河北固安)张韪在东晋初年就被迫离弃居留六世的家园,带着妻儿随晋元帝南迁到建业(今江苏南京)附近安家落业。而他哥哥的后裔,在战乱中苦苦地撑持着,又坚持了三代,到其曾孙辈张安之手上,已是东晋与南北朝之际了。张安实在忍受不了这长期的战祸之苦,也只得率族人南迁襄阳(今湖北襄樊襄阳区)。
 
  在整个南北朝时期,中原的张氏大世家和其他汉族世家一样,为了逃避落后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的统治,往往带领族人成百成千地集体南迁。为了安置他们,东晋和宋、齐、梁、陈等南方政权都照他们原籍的州县郡名设置州郡县来管理他们,这就是与这次移民大潮相伴而生的著名的侨州郡县制。
 
  楼兰(今新疆罗布泊)张氏也大多是魏晋时期屯垦军卒的后裔。《楼兰文书》在晋景元四年(公元263年)载有兼将张禄,秦始皇三年(公元267年)有水曹督田椽张雕、功曹张龟。秦始皇四年(公元268年)则有铃下张丰,客曹吏张抚、张钧等。他们是由于中原战乱而不能东返,只得留居当地的。其子孙至今还繁衍于西北大地
 
    4.隋、唐、五代时期:
 
  与唐朝同时的渤海国有很多张氏贵族。五代初年渤海国为契丹所逼,向中国东北边境方向逃遁,有些张氏先民也就随之从渤海湾地区北上关东。到代替契丹而起的辽金时代,东北地区渤海族张氏就成为大姓,以至有一些其他姓氏的人都要改姓张。这个时期张氏名人很多,辽国时期有朝阳人张孝杰、沈州人(今辽宁沈阳)张琳;金国时期有由高姓改姓而来的辽阳人张汝霖、张汝弼兄弟,他们是名振一时的文武人吏,金国时期末年还有锦州人张鲸、张臻兄弟割地称雄等。明清时有好些契丹、女真、满族人改姓为张,他们跟随马队征战而流徙东北各地。
 
  今东北地区的张氏还有一些是内地主要是山东、河北各地闯关东的人的后裔。闯关东的人多半是因饥荒战乱而逃荒避难的人,他们或拖家带口,寻觅生存之地,或与当地土著人通婚,其创业立家更为艰难。
 
    5.宋、元时期:
 
  北宋末年金兵南下到后来蒙古族南下。其间全国经历了三次大移民,北方人口向巴蜀、两淮、东南、岭南地区流移,张氏情况也如此,这从我们下文叙述的情况中可以看出,而族谱中这类记载就更多了。
 
  在南移的大潮中,南方地区还伴有张氏东移或西移的行动,如南宋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好些名门望族往往东移以迁就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如抗金名相四川绵竹人张浚就东迁湖南宁乡,经过数代发展,成为大族。元初、明初、清初,都有东南向西南的移民行动,江西向湖南的移民,至今还留有湘赣“老表”的说法。
 
    6.迁徒海外:
 
  ⑴.越南:
 
  越南有抗法民族英雄张定(公元?~1864年),公元1860年法国殖民军侵入越南南部,当时任副“管奇”的张定于公元1861年在鹅贡等地组织军队抵抗,得到广大人民的响应。次年越南阮氏王朝将其调任他职,企图瓦解起义。起义军民坚决挽留,并公推他为平西大元帅,领导抗法斗争。公元1864年张定牺牲,其子张权在越柬边境继续指挥抗法军作战,直到公元1870年止。
 
  ⑵.朝鲜:
 
  汉武帝时,朝鲜王张洛归附汉朝,汉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封为几侯。这是中国文献中有关朝鲜张氏的最早记载。
 
  二千年后朝鲜李朝时有画家张承业(公元1845~1899年),号吾园,自幼父母双亡,生活穷苦,曾沦为人家奴仆。后他努力苦学,终于成名,是朝鲜李氏王朝极有影响的现实主义画家之一。擅画山水、人物、花卉、动物,尤长于折枝花卉。笔法洗炼有力,色彩清新明朗,主势生动豪放,富有民族特点,在朝鲜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传世佳作较多,代表作有《梅》、《螃蟹》等。
 
  ⑶.美洲:
 
  费城中华文化社区中心理事长张天德。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托玛斯·奥森研究中心量子结构部经理台湾人张立刚博士。航空与太空署宇宙航空高级总工程师张云樵。著名宇航员张福林,1950年出生于哥斯达黎加,祖父张文廷,于1905年从广东迁居哥斯达黎加,后又迁居,张福林于1986年1月12日以哥伦比亚号太空船宇航员升空。华盛顿世界银行总会计师张展成。林肯大学校长江苏张家港人张道行。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张光直教授,著作等身。密苏里大学历史系教授张春树。国家科学院院士、遗传生物学家张觉明教授,被称为“避孕药之父”,1959年在兔子身上完成了“体外受精”试验。加利福尼亚州女行政官员张月桂。《环球嘹望》电视系列节目女主持人和总编辑张雯、哈佛大学国际事务中心研究员。全美水彩画协会会长女画家张融。驻尼泊尔女大使朱莉亚·张·布洛克,生于中国,1951年随父母亲移居香港再转迁,后来与不动产代理人、大商业家斯图尔特·布洛克结婚,1980年被卫生教育福利部全国卫生研究所福格提国际中心聘任为国际学者张香桐教授,原上海脑研究所所长。
 
  ⑷.东南亚:
 
  印度尼西亚:张度渊,云南人,苏门答腊华侨资本家。张维居,清朝末期、爪哇岛《民报》创办人。
 
  文莱:如迁居文莱的漳州人张民,为文莱发展工农商业立下大功,文莱王曾封其拿督勋衔。
 
  泰国:如广东人张青,于清雍正年间迁居暹罗务商,曾充任暹罗国王的贸易使者出使清朝。
 
  菲律宾:如菲律宾马尼拉国际稻米研究所所长、水稻专家张德慈教授,著有《中国早期稻作历史》。菲律宾马尼拉迪大学文学院中国研究计划女学者张素玉。
 
  ⑸.英国:
 
  张心沧,英国剑桥大学汉文系教授。
 
  ⑹.法国:
 
  如法国巴黎保安运输公司总裁张宗清。著名女画家张玉良(公元1899~1977年),迁居巴黎,对油画、水彩画、版画、浮雕、雕塑艺术,件件精通,是个独创风格的艺术家;她在美、日、比、德、希腊、瑞士多次举办画展,获得极高的评价。
 
  ⑺.澳大利亚:
 
  如澳大利亚心外科专家、澳大利亚反贪污特别专员张任谦。奥大利亚国立大学人文科学院院士张光裕教授。
 
  ⑻.巴拿马:
 
  巴拿马华人以广东花县及客家人最多。如现人巴拿马工商部次长的张志诚。
 
    7.现代分布:
 
  近代,张氏人群主要分布在中国腹地黄河、长江流域,此不详述。现将张氏在边远地区的分布概况作一简要介绍。
 
  在位于东南沿海的浙江、福建两省,就居住人口而言,张氏是属人口较多的姓氏。浙江的嵊县、宁海、余姚、江山等地,张氏人居住较为密集,族众人多,影响较大。福建的福州、厦门以及长汀、宁化的客家民系中,张氏人较多。
 
  五岭以南广东省的张氏民众,多为唐宋时代从福建、江西、湖南等地迁去的客家人。居住比较集中的地区有韶关、南雄、蕉岭、梅州、大埔、兴宁等地。
 
  西南地区的云南省的少数民族中有不少人姓张。“土司张氏”就是白族、彝族、哈尼族中的张氏,主要分布在保山、祥云、洱源、大理、元阳、北胜、开远、南华、腾冲等地。
 
  东北三省的张氏人群大多是从内地迁去的汉族人,也有满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其中张氏在辽宁分布较为密集。沈阳、辽阳、岫岩、绥县、锦县、兴城、朝阳、锦州、肇源等地,是张氏居住较集中的地区。
 
  在中国台湾岛的台北、彰化、嘉义和高雄等地,有很多张氏居民。从清初到二十世纪中叶,不少张氏人从福建、广东、江苏、浙江等地迁居台湾。因此,张氏成为台湾的大姓之一。依1995年估计,台湾地区张氏人口有一百四十五万余人,台湾向来有“无张不成乡”的谚语。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也有不少张氏居民。
 
  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中,满族、回族、蒙古族、朝鲜族、白族、苗族、彝族、瑶族、黎族、壮族、侗族、高山族、阿昌族、藏族、土家族、布朗族中,都有张氏人群。
 
  旅居国外的张氏人士,以东南亚地区为最多。如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等地,都有不少张氏侨民。其迁徙年代有的已经很久远。
 
  在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封建宗法制度的残余基本被扫除。宗族组织在中国大陆已不复存在,小家族成为社会的细胞。近年来,在河南、山西、福建、广东等省的一些地区,成立了张氏研究会,开展张氏源流和张氏名人的研究活动,有些地方又重新续修家谱。一些海外华侨也回国寻根问祖。在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东南亚等地区,仍有不少张氏宗亲会、联谊会存在,并开展一些活动。在台湾地区的七市十八县中,除边远的台东县及连江县马祖两地外,均有宗亲会组织。他们以一县市为单位,张廖简联宗,仅张廖、张简联宗,或各姓单独,或跨县市,不拘形式,规模不等,1994年3月13日台湾省张廖简宗亲会正式成立。宗亲会又横向组成青年会、妇女会、烹饪会、插花会、茶艺会、上风舞会、各种乐器研习会、各种体育会、国术会等等,开展活动。
 
上一篇:李姓家谱
下一篇:刘姓家谱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