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1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建国65周年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

[复制链接]

2

主题

3

帖子

1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4 09:04: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鸳鸯蝴蝶 于 2014-10-24 09:17 编辑

千秋功德泽万世
                                                 ——建国65周年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
纪念堂缅怀先人
      七月流火的季节,北京城天高云淡,初秋的气候颇为清爽,正是出游的好时节。国庆将近,来京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外地人初次来京,天安门广场是必游之地。在这方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中,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南面,坐落着一栋正方形大厦——毛主席纪念堂。
      1949年10月1日,是一个永远为中国人民所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天安门广场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的开国大典。这一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成果和新的起点,是无数仁人志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也是毛主席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长期浴血奋战的伟大胜利。65年后的今天,我怀着对毛主席无限的崇敬来到了毛主席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向毛主席致敬。
      早晨八点钟,我便启程赶往天安门广场。据介绍,只要开馆,每天都会有很多人来此参观,尤其是国庆节黄金周,广场上人山人海,排队参观的人更是络绎不绝。到达时已是九点多,我站在井然有序的队伍中,看到前后排队的人年龄从幼到老、衣着款式从旧到新,都在耐心的等待,可见祖国人民对毛主席的爱戴不分长幼,吃水不忘挖井人,人民是从心里怀念这位伟大领袖的。
      看着前面人还多,我就与旁边的一位大叔悄声聊了起来,他伸手拉了一下右边的女孩,说:“这是我女儿,我送她来北京上大学,去年全家来北京旅游因为特殊原因没能来看望毛主席,心里一直遗憾啊。这次放下行李就带她来纪念堂了……”那边的女孩也表示,非常喜欢毛主席的诗词,带来的行李中也有一本《毛泽东选集》,她说:“我觉得毛主席的很多思想观点是与时俱进的,不管时代怎么变化,永远不会过时,而且他的诗词也特别大气,读起来有一种磅礴之势。我从小学就崇拜毛主席……”
      进场之后,人们纷纷去买花,然后排队进纪念堂。大家表情都很严肃,不管平时是什么样的状态,到了这里都会庄重而肃穆,这大概就是纪念堂的意义,无形之中给人一种沉重感。
      进入纪念堂大厅之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毛主席雕像,雕像前摆放着参观者敬献的花篮、花束。我看到一位身着绿军装的老人激动的走上前去,跪在毛主席像前,嘴里念着“毛主席”,抬起身时已是泪流满面。这位老军人胸前挂满了勋章奖牌,自顾自的说着什么,久久没有起身。旁边的家属可能担心他年纪大了跪久了不好,从两侧搀扶老人起身,边轻声安慰老人边向前走去。
      从纪念堂出来,我特意找到这位老军人及其家属,得知老人已90岁高龄,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平时一谈到毛主席就来了精神,还总是念叨着要来北京,来毛主席纪念堂,“老爷子年纪大了,但还是不忘毛主席啊,年轻的时候在陕北跟着毛主席打过仗,腿受了伤,主席亲自来慰问。我们小时候经常给我们讲毛主席的故事,家里也摆着毛主席雕像,墙上挂着毛主席画像……”老人的家属说着,老人突然开口道:“年纪大了,趁着身子骨还行,赶紧来看看毛主席,以后恐怕就没机会了。”据家属介绍,老人最近念叨的厉害,虽然陕西到北京路途遥远,但兄弟俩还是陪同老父亲来走了这一趟。说话的二人都已年过花甲,虽未亲身与毛主席接触过,但谈起我们的伟大领袖,其崇敬与怀念之情溢于言表,他们感慨道:“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啊。”
      回去的路上,我一直在想,是何等的魅力,使全国人民无分老幼这样敬重、怀念这位建国伟人呢?又是何等的魄力,得以12次登上《时代》杂志的封面呢?在此记录伟人足迹,探究其神秘而又传奇的一生,以寄我深切的崇敬之情。
忆往昔峥嵘岁月
       1947年3月12日,国民党出动几十架飞机,对延安轮番轰炸,中共中央机关处境危急,必须紧急撤离。然而形势越是险恶,毛主席越是从容不迫。敌人对延安整整炸了一天,最严重的时候,主席所在窑洞的玻璃都给震碎了。后来他让警卫员出去看一看,了解一下敌人轰炸的情况。警卫员捡了个弹片回来,主席看到很高兴,说这个弹片不错,留着它还能打一把菜刀。之后就从枣园转移到了王家坪,最后从王家坪撤离延安。当时大部队都渡过黄河去了山西,留下少数人跟着毛主席、周总理留在陕北。敌人来袭,已经听见炮声了,在这危急时刻,最后剩下的几个人一再催促毛主席赶快撤离, 主席还在那很沉着的看地图、思考问题,越紧张的时刻,越危急的情况,他越冷静,非要看看胡宗南的兵什么样。1947年3月18日,毛泽东率领八百多人的中央机关,撤离延安王家坪,开始了长达一年多的转战陕北生活。行军途中,毛泽东与中央机关大队,多次和国民党追兵擦肩而过,但每次都能在追兵眼皮底下安然脱险。
善纳言用兵如神
      毛泽东是一位智慧非凡的军事家,这是举世公认的。但是,相对于他的军事才能,其广纳谏言更为世人所称道。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期,在指挥人民军队作战的过程中,每逢需要做出重大的军事部署,毛泽东都十分注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并根据各方的建议,及时修正决策,使作战部署更加符合战场实际需要。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沿津清、平汉、同蒲、平绥四条铁路对华北解放区大举进攻。毛泽东曾电令晋冀鲁豫军区的部队南下歼敌,但是刘伯承、邓小平根据战场形势提出,最好是集中兵力歼击北进之敌。意见报到中央军委后,得到毛泽东的认可,于是才有上党、邯郸战役的重大胜利。
      再如,举世闻名的淮海战役是由时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最先提出的,毛泽东认为“甚为必要”。战役顺利展开后,毛泽东曾提出第二阶段作战应以华东野战军兵力连续作战,歼击邱清泉、李弥兵团,并相机夺取徐州。由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等人组成的总前委从战场实际出发,向中央军委建议,让华东野战军休整,由中原野战军歼灭黄维兵团。毛泽东采纳了总前委的这个意见,调整了作战部署,获得了淮海战役的圆满成功。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正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法宝。而蒋介石刚愎自用的性格,与毛泽东这种虚怀若谷的大将风范形成了鲜明对照。蒋介石在历史也算的上是位大军事家,但是,蒋介石在重大的军事决策上,其独断专行的作风也是手下将领公认的。蒋介石总认为自己高明,固执己见,一意孤行,因而在战场上总打败仗,并且从不检讨自己的过失,而是把责任推给部下。
      一个人的智慧总是有限的,领导者所能掌握的情况,所具备的实际经验更为有限。毛泽东是一位提倡民主之风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不是神,但他用兵如神,他长胜的秘诀就是实事求是,集思广益。
      毛主席是一位传奇人物,他的丰功伟绩不但使全国人民爱戴他拥护他,更让外国人佩服他,许多国外政界精英对毛泽东做出高度评价。日本前总理大臣大平正芳曾这样评价毛泽东:他是一位无限深邃而豁达的伟大思想家、战略家。他非常真诚坦率,谈起话来气势磅礴。尼克松之女朱莉·尼克松·艾森豪威尔也说,毛的一生,也许超过所有其他人,已经使全世界的穷人产生了强烈的和日益增长的革命要求,他发动了全球性的斗争。
      今年是建国65周年,也是毛主席诞辰121周年,伟人远行,哲思永存。历史已经并将持续验证:与时俱进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思是具有永恒生命力的。我们继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离不开哲学精神的指引、离不开历史镜鉴的启迪、离不开文化力量的推动的!
      正像一首歌里唱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
      我们永远怀念毛主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