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流芳家谱 > 家谱收藏 > 家谱名称
流芳家谱

袁姓家谱

作者:家谱宣传员   时间:2015-10-13

    古代

袁盎:字丝,汉朝楚人,个性刚直,有才干。汉文帝时名震朝廷,因数次直谏,触犯皇帝,被调任陇西都尉,后迁徙做吴相,吴王优厚相待。他在汉武帝“七国之乱”时,曾奏请斩晁错以平众怒,结果七国之乱平定后,他就被封为太常,显贵异常。是《史记》与《汉书》两大史书都有详尽记载的袁氏头一位扬名史籍的袁姓杰出人物。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商水西南)人,东汉名臣。少承家学,举孝廉。曾任阴平长、任城令 ,驭属下极严,吏人畏而爱之。明帝时,任楚郡太守、河南尹 ,政号严明,断狱公平,在职10年,京师肃然,名重朝廷 。后历任太仆、司空、司徒。和帝时,窦太后临朝,外戚窦宪兄弟专权操纵朝政,民怨沸腾。袁安不畏权贵,守正不移,多次直言上书,弹劾窦氏种种不法行为,为窦太后忌恨。但袁安节行素高,窦太后无法加害于他。在是否出击北匈奴的辩论中,袁安与司空任隗力主怀柔,反对劳师远涉、徼功万里,免冠上朝力争达10余次,京师肃然,名重朝廷,为时人称道。其后代多任大官僚,汝南袁氏成为东汉有名的世家大族。

袁绍:(?-202年)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高水西北)人,出身于“四世三公”的官僚世家。少时为郎,

灵帝时辟为大将军何进的椽属。中平元年(184年)任中军校尉。灵帝死,绍劝何进召董卓进京诛灭宦官。及何进为宦官所害,立即率兵进宫,将宦官无论少长一并杀光。董卓入京后废少帝,他出奔冀州。初平元年(190年)与各地州牧、刺史起兵讨卓,被推为盟主,号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又联合公孙瓒迫冀州牧让权,自领冀州牧。后利用乌桓击败公孙瓒,镇压黑山军和河北地区的民变队伍,遂占冀、青、幽、并四州,建安二年(197年)自称大将军,兼督州事,成为当时最大的割据势力。绍外宽而内忌,刚愎自用,拒绝谋臣沮授所建积蓄力量以图天下之策,与北方另一较大割据势力曹操争战。五年,双方决战于官渡,主力被曹操消灭,逃回邺城,于七年忧郁病卒。死后,诸子争立,均为曹操所灭。

 袁术:字公路,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北)人。后汉末年的军事家,军阀。袁绍兄弟,“少以侠气闻,数与诸公子飞鹰走狗,后颇折节。举孝廉,累迁至河南尹,虎贲中郎将。”董卓入洛阳后,以袁术为后将军,袁术怕为董卓所不容,出奔南阳。之后被刘表推荐为南阳太守。之后袁术召集各路诸侯,190年攻入洛阳;在南阳时由于骄奢不修法度,成为当地百姓之患。后袁术与袁绍起冲突,而与幽州公孙瓒结盟,遭袁绍、曹操夹击。袁术抵挡不住,率其部众前往九江,自领扬州刺史。后来袁术获得东汉的传国玉玺之后,便决意称帝,197年袁术于寿春称帝,国号仲氏,置公卿,祠南北郊;但是袁术称帝的行为并没有获得各路诸侯的支持与响应,袁术不久后便受到曹操击败,199年吐血而死。

袁山松:西晋吴郡太守,博学能文,曾着《后汉书》百篇。他擅长音乐,与羊昙之唱乐、 桓伊之挽歌,并称“三绝”。

袁宏:东晋文学家、史学家,其文采出众。字彦伯,小字虎。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初入仕途,谢尚引为参军,累迁至大司马桓温府记室。文笔典雅,才思敏捷,深受桓温器重,使专掌书记。桓温北伐,袁宏奉命作露布,倚马疾书;顷刻间即成七纸。入为吏部郎,授东阳太守。太元初去世。袁宏原有集20卷,已佚。今存《后汉纪》30卷。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及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录其诗、赋、序、赞、碑、铭、疏、表等20余篇。

袁天罡:唐初益州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善风鉴,累验不爽,曾仕于隋,为盐官令。唐时,为火山令。著有《六壬课》《五行相书》《推背图》《袁天罡称骨歌》等。通志著录,其有《易镜玄要》一卷。久佚袁天罡在隋朝时曾出任盐官令。在洛阳曾给杜淹、王圭、韦挺三人相面,预言杜淹将以文章显贵而名扬天下;王圭不出十年将官至五品;韦挺面相如虎,将出任武官。并预言三人为官后都要遭贬谴,届时大家还会见面。果然在唐高祖武德年间,杜淹以侍御史入选天策学士;由太子李建成举荐王圭当上五品太子中允,韦挺出任武官左卫率。三人正当仕途一帆风顺时,没想到受宫廷政变牵连一起被贬隽州,果然在这里又遇到了袁天罡。袁天罡再次相面预测“公等终且贵”,最后都要官至三品,三人前程及结局后来验证都不出其所料。到唐太宗贞观初年,袁天罡以相术预测已是名扬天下,唐太宗李世民召见袁天罡对其术数之精奇深奥大为称赞,并问他:“古有君平(汉朝严君平,术数大师),今朕得卿,何如?”袁天罡回答说严君平是生不逢时,臣要比他强得多!在九成宫让他为贞观重臣张行成、马周等人看相,所预测后事无不准确。

袁郊:字之仪,袁滋之子,陈郡汝南朗山人,唐朝文学家。咸通时,为祠部郎中。昭宗朝,为翰林学士。作有传奇小说《甘泽谣》一卷。

袁枢:字机仲,建安(今福建省建瓯)人,南宋史学家。初任温州判官、兴化军教授。乾道七年(1171),为礼部试官,出为严州教授。其后历任太府丞、兼国史院编修官、权工部郎官兼吏部郎官、吏部员外郎、大理少卿,出知常德府、江陵府等职。喜读《资治通鉴》,苦其浩博,乃着《通鉴纪事本末》42卷,因其文总括为239事,独立成篇,起讫了然,为中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学著作。创造纪事本末这一新的写史体例,兼有纪传、编年二者优点,使“数千年事迹经纬明析”,对后世影响极大,明清两代多有仿作。

袁义:“可谓潜川(庐江)伟人矣”(引自潜川谱)。明太祖洪武开国功臣,官至左军都督,追封威远侯。其兄张德胜“捐溅血,竭忠于采石一战”。本人“会与常(遇春)、徐(达)诸护国,并驱中原而威加海内”,“后征云南,卒于楚雄”,“赐葬于庐江县北乡忠吴桥”。

河南省汝南袁氏,以四世三公留名史册。自袁良以后,至其孙袁安官至司空、司徒,安子袁敞及袁京皆为司空,京子袁汤为司空、太尉,汤子袁逢亦至司空,逢弟袁隗亦至三公、太傅。四世中居三公之位者多至五人,故号称“四代三公”。

袁宗道:(1560-1600) 明代文学家。字伯修,号石浦。湖广公安人。万历十四年(1586)会试第一。授编修。官至右庶子。他极力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与弟弟宏道、中道志同道合,人"公安三袁"。他反对贵古贱今、模拟古人,强调作家要有思想修养,文章要有思想内容,而绝不是在形式上模秦仿汉。他说"心中本无可喜之事而欲强笑,亦无可哀之事而欲强哭,气势不得不假借模拟耳"(《论文》),就是说,文章要有真情实感。他的诗文创作实践了他的理论,率真自然,不事模拟。游记散文如《戒坛山一》、《上方山一》、《小西天一》等,简牍散文如《答同社二》、《寄三弟之二》等,真切感人。他的散文缺点是社会意义不大。诗歌创作上,少有佳作。著有《白苏斋类集》。万历十七年(1589)归里,钻研学术,以禅宗思想研究儒学,着《海蠡篇》(今佚)。九年后复入京,官右庶子,任东宫讲席。

袁宏道:(15681610 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湖广公安人。万历十六年(1588)中举人。次年入京赴考,未中。返乡后曾问学李贽,引以为师,自此颇受李贽思想影响。万历二十年(1592)中进士。不仕,与兄宗道、弟中道遍游楚中。万历二十三年(1595),选为吴县令,饶有政绩。不久解官去,游览江南名胜。后又授顺天教授,补礼部仪制司主事。两年后又辞官返里,卜居柳浪湖畔,潜学着文,并作庐山、桃源之游。万历三十四年(1606),入京补仪曹主事,不久又辞去。两年后再入京,擢吏部主事,转考功员外郎,奏立“岁终考察群吏法”,其后成为定制。万历三十七年(1609),迁稽勋郎中,赴秦中典试。事毕请假归里,定居沙市。袁宏道在明代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与兄宗道、弟中道时号“三袁”,被称为“公安派”,宏道实为领袖。他有一套系统的理论,成为公安派文学纲领:反对盲目拟古,主张文随时变。

袁中道:(1570-1623) 明代文学家。字小修,一作少修。湖北公安人。万历进士,授徽州府教授、国子监博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少即能文,长愈豪迈。与其兄宗道、宏道并有文名,时称“三袁”,同为公安派。其绩稍逊于宏道。反对复古拟古,认为文学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天下无百年不变之文章”;提倡真率,抒写性灵。晚年针对多俚语纤巧的流弊,提出以性灵为中心兼重格调的主张。创作以散文为佳,游记、日记、尺牍各有特色。游记文描摹入微、情景交融,日记写得精粹,对后世日记体散文有一定影响。其诗偶有关心民生疾苦之作,也写得较清新。但诗文思想较平泛,酬作应答、感时伤怀,艺术上创新不够。有《珂雪斋集》20卷,《游居柿录》(《袁小修日记》)20卷。

明代中期,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并称“文三袁”,明末辽东,袁崇焕、袁可立、袁应泰并称“武三袁”。

袁了凡:(1533-1606),初名表,后改名黄,字庆远,又字坤仪、仪甫,初号学海,后改了凡,后人常以其号了凡称之。袁了凡是明朝重要思想家,是迄今所知中国第一位具名的善书作者,明代慈善家,是历史记录的第一位以慈善为事业的人。袁了凡在佛学、农业、民生、水利、医学、音乐、几何、数术、教育、军事、历法和太乙六壬奇门“三式”绝学等,莫不洞悉原委,撰有成编。他的《了凡四训》融会禅学与理学,劝人积善改过,强调从治心入手的自我修养,提倡记功过格,劝导世人行善,改变命运的学问。

袁可立:(1562425日(二月十五日)-16331112日(十月十一日)),字礼卿,号节寰,又号闲闲居士,睢阳卫军籍,明睢州城(河南睢县)内人。举明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历苏州府推官、山西道监察御史、尚宝司司氶、本司少卿、太仆寺少卿、通政使司左通政、侍经筵、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登莱、兵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兵部尚书太子少保,加正治上卿,南都累赠光禄大夫太子太保。立朝不阿权贵,敢于为民请命,是明代后期著名的清官廉吏和军事战略家。历明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帝,为“四朝元老”之臣,诰“五世恩荣”之赏。

袁枢:字伯应,号环中,又号石寓,袁可立子。官至河南布政司右参政、大梁兵巡道。善骑射,有边才,工诗赋,为明末书画及收藏鉴赏大家,曾藏有董源《潇湘图》、《夏山图》、巨然《萧翼赚兰亭图》、《层岩丛树图》、《秋山图》、王维《山阴图》、宋《松桂堂帖》等,藏品流散天涯不为世所知者殊多。张庚《国朝画征录》卷首列传。子袁赋诚,清初知名守令,详载《碑传集》。袁赋谌,蕴藉善收藏。

袁崇焕:字元素,号(或字)自如,广东承宣布政使司广州府东莞县石碣镇水南乡(今广东省东莞市)人。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明末著名政治人物、文官将领。入兵部,守卫山海关及辽东;指挥宁远之战、宁锦之战。但不救朝鲜,擅杀大将仍触兵家大忌。后被崇祯帝以诛杀毛文龙、己巳之变护卫不力以及擅自与后金议和等罪名正法。清乾隆大兴“文字狱”,清政府为贬损明朝君臣在百年后杜撰了皇太极以“反间计”构陷袁崇焕的故事,史学界至今争议颇大。袁崇焕曾为魏忠贤建祠,大学士韩爌云:“袁崇焕…,亦俱建祠,但与诸奸宜减等论。” 1630年,袁崇焕在北京西市被处以极刑,北京百姓恨之入骨,明末史家张岱津津乐道地记下了这个血腥的场面“刽子手割一块肉,百姓付钱,取之生食。顷间肉已沽清。再开膛出五脏,截寸而沽。百姓买得,和烧酒生吞,血流齿颊”。 到了夜里,袁崇焕的头颅在刑场,他的佘姓部下趁夜盗取了头颅,就埋在东花市斜街52号院内,还交代子孙,不必再回岭南原籍了,世世代代就在这里陪伴。60多岁的老太太佘幼芝自称从1630年至今,佘家已经守了372年的墓,历经了十七代,但其说法令人质疑。

有人附会说:(崇祯十七年五月),安宗《登极恩诏》……又复袁崇焕、赵光拚原官。明安宗即弘光帝,崇祯十七年即1644年在崇祯死后于南京即位登基。  “我大清举兵,所向无不摧破,诸将罔敢议战守。议战守,自崇焕始。……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后金编《明史·袁崇焕传》)

袁于令:吴县(今属江苏省)人,明末清初著名戏曲作家,作有传奇八种,杂剧一种,另有小说《隋史遗文》。

袁江:清代著名画家。字文涛。江苏江都(今扬州)人。善界画。长于山水楼阁,精湛绚丽,能粗能细。初学仇十洲,中年继而临摹古人画,在传统基础上创出自己的新路。生活在康熙年间。他后半生受当时在扬州的山西盐商之聘,同他的从子袁耀到山西运河作画,作品流传在北方较多。其山水主要学宋代阎次平;画石多鬼面皴;楼阁主要学郭忠恕,工整严密。后期多画古代宫苑图,如《梁园飞雪图》、该图以枚乘、江淹的梁园、兔园赋为依据,极尽宫苑之壮丽 。另画《东园胜概图》卷,此图用长卷形式,界画精亚,建筑物比例适当,树石形态若真,山影波光,层次深远。《东园胜概图》为其代表作。还有《汉宫秋月图》等。

袁耀:字昭道,江都(今江苏扬州)人。袁江之侄。工画山水、楼阁、界画。画风工整、华丽,与袁江相似。其精品有胜于袁江者。偶作花鸟,亦甚佳。乾隆十一年作《骊山避夏十二景》,乾隆四十五年作《阿房宫图》,现藏南京博物院。约活动于乾隆中期。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别号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清朝文学家。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选庶吉士,曾任溧水、江浦、江宁等地知县。辞官后定居江宁。其诗文不拘形式,自成一格,著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随园随笔》等书,为“江右三大家”之一。

近现代

袁世凯:字慰亭(又作慰庭),号容庵,汉族,河南项城人,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争议的是戊戌告密事件,与日签署二十一条,称帝等。他是北洋军阀首领,在辛亥革命后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在位期间积极发展实业,统一币制,捍卫国土,维护了中国对蒙古和西藏的主权。建立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新式陆军,创立近代司法和教育制度,重视教育,努力恢复中断三百年的汉族文化。期初修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袁氏记法》并修改《大总统选举法》等,后企图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富国强兵,仓促称帝,因尿毒症夭折。葬于河南袁林,现有袁氏故居。袁世凯去世后,北洋军阀没有了首领,中国陷入了数十年民不聊生的军阀混战状态。

袁则留:(19131217日-1969831日),中国江苏崇明人,为台湾战后的技术官僚之一。曾任行政院美援会财务处长、台湾证券交易所第一任总经理、证券管理委员会(现已改制为行政院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

袁国强:(Rimsky Yuen1964年-),香港资深大律师,广东省全国政协委员。

袁木19281月出生,江苏省兴化市昭阳镇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兼国务院发言人,中共党员,复旦大学本科学历。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前国务院发言人、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会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会长及中国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曾任李鹏办公室主任。

袁隆平193091日生于北平(今北京),汉族,江西省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现居住在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协副主席。2006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11年获得马哈蒂尔科学奖。

袁腾飞:著名历史老师,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高级教师、历史教研员,海淀区历史学科带头人。

袁义达:历任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室主任,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姓氏群体遗传学研究,参加或主持过多项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际合作项目,共发表了40余篇论文和多部专著,包括《中华姓氏大辞典》等。发现了中国人姓氏分布规律,创建了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学学科。

袁雪芬:中国越剧泰斗,工正旦,绍兴人。她1933年开始学艺,先后在杭州、上海等地演出。她认真唱戏,洁身自励,持斋茹素。2011219日下午2点,在上海逝世,享年89岁。

袁振西1962年出生于陕西宝鸡市,祖籍江苏睢宁,现居北京,新长安画派画家,致力于学术前沿课题研究。

袁国平:(1906.5-1941.1.12),原名袁裕,字醉涵,湖南省宝庆(今邵东)县人。早年随田汉从吏革命文艺活动。 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2年春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因积极参加长沙学生运动,被选为湖南省学联执行委员。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10月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学习。1926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在安徽省泾县茂林地区,曾发生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袁国平就是在这次事变中壮烈牺牲的新四军重要将领之一。

 袁守芳:吉林省吉林市人。195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共产党党员。1980年入读解放军政治学院基本系。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部主任,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911月任济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95年任济南军区政治部主任。1996年任总政治部主任助理,11月任总政治部副主任。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纪律委检查委员会委员,第十五届、第十六届候补中央委员。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5年晋升为中将军衔。2000621日晋升为上将军衔。

袁俊:1924-2004),江苏省启东市人。1940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参加新四军。

袁子钦:(1908-1968),又名袁致卿。福建省上杭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袁升平:(1912-2003),江西省吉安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袁明:袁明同志系山西省太原人,192310月出生,19388月参加革命工作,1941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政治指导员、干事、科长、处长、师政治部主任、师副政委、师政委、军政治部主任、成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等职。

袁也烈18991976),湖南省洞口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干事,国民革命军叶挺部连长、营长、团参谋长、参加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和龙州起义。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纵队参谋长、第七军第二十师团长。1939年后,任山东军政干部学校副校长、抗大一分校训练部部长、清河军区参谋长、渤海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纵队司令员、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明星袁伟民、袁洁莹、袁洁仪、袁咏仪、袁文杰、袁淑珍、袁和平、袁泉、袁立、袁彩云、袁扬、袁弘、袁姗姗、袁凯等。

上一篇:易姓家谱
下一篇:孟姓家谱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