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华夏英杰 > 书画家
华夏英杰

孙砚农先生

作者:木木   时间:2014-11-18

临池不辍、朴实无华 情钟翰墨 为人補壁 ——记我所了解的书法家孙砚农先生 

    北京广安门内大街上,有棵300余年的老槐树。每当我从它的身边路过时,都要观望几眼。当2000年元月我搬到信息大厦办公时,与这棵古槐树仅隔一条马路,可以说成了近邻。就是在这段时间里,经画家边舒才和荣宝斋木板水印师刘晓段结织了孙砚农夫妇。尽管我和孙砚农相差二十多岁的年龄,因朋友们的关系,每当见面时也称谓他们夫妇大哥大嫂。有一天,我打电话邀请孙砚农到信息大厦串门聊天,当我详细告诉他信息大厦的具体方位时,孙砚农说:“你们信息大厦对过有棵老槐树,那是我从小玩耍的地方,每当我从老槐树旁路过时,我仍要多看上几眼,常常想起童年的往事……”。老槐树使我和孙砚农的情谊加深许多。
  
    第一次到我的办公室,孙砚农用一个小信封,装着他写给我的一幅期刊杂志大小,非常端庄的小楷书法。使我对孙砚农的书法功力留下了深刻印象。向孙先生简要介绍了一下,我所担任的《中国经济导报》音像部主任的职能后,我们最感性趣的话题还是那棵老槐树。因为当时我正在策划拍摄大型电视记录片《人与古树》。记得孙老说:“古树的风采是与众不同的,它们有一种灵气,如果你细心观察它这一年四季的变化,你的感触就更深了,这棵古槐春季发芽时给人的感觉最为特殊,能让人联想许多生命、生存、生活的意义……。”
    然而,我策划电视片《人与古树》的灵感,就是来自于一位痴迷画古树的画家。为此,每当遇到对古树有性趣的人,似乎都是我的知音了。孙砚农亦如此。
    时隔不久,孙砚农邀请我去他家吃酸菜馅饺子,老夫妻俩早早地包好了饺子,并准备许多下酒菜。当我借着酒劲,在他家窄小的六楼两居室放开嗓子唱了一曲草原‘牧歌’时,刘晓段老师溢出激动的泪水,孙老夫妇也是感动万分!身在异乡的我,如同回到东蒙的老家一样。那场景,那酸菜水饺,至今令人难忘、回味无穷。临别时,老大嫂千叮咛、万嘱咐我:“注意心脏的保养,别太劳累。”从此,我和孙砚农的交往大多是,在朋友们的聚会上,书画家们的庆典、展览活动等。
    这期间有些媒体对孙砚农的书法做了些宣传报道。特别是“荣宝斋精品画廊集”选入孙老先生的书法作品,并与著名的书法大师们同版共荣,我为孙老高兴。
    他的小楷长卷《茶经》,被昆明世博园收藏;书法作品被意大利、巴西、法国友好人士收藏购买;北京电视台《每日文化播报》将孙砚农的书法事迹拍成专题片播放。还有许多国际友人预订孙砚农的书法作品等。喜讯不断传来,我为有这样的忘年交身感荣幸!
    然而,我和孙老的每次见面,或者相遇在公众场所里,孙砚农总是给你一种谦虚、和蔼、低调的姿态,从不煊耀。他总是尽心尽力为朋友捧场,这和那些书法艺术欠佳、嘴上功夫突出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虽着我搬离信息大厦办公室,我们见面的机会愈来愈少了。但是,孙砚农夫妻,在我心中始终是非常敬重的朋友。而且,我一直有个心愿,一定要与孙老先生细心地谈谈,深入了解他的书法与人生,给他写一点东西,让更多的朋友品味他的书法艺术,知道他的工作与生活。
    农历甲申鸡年岁末,我给孙老打了几次电话,建议他参加我组织的几个活动,并约定择日见面唠一唠,为他写点东西和拍摄资料。直到丙戌狗年初,我才再次来到孙砚农家中。当我向他家那六层顶楼中两居小室爬上时,心里想:孙老已是70多岁的人了,又有哮喘病,他每日上下楼时的情景可想而知啊!他家室内沙发背后的墙上边,悬挂着孙老用行书写的自勉词;情钟翰墨填列书坛知几两,寡欲清心为人補壁怕不精。本人品味好一阵,才领悟到词句的含意,从而理解了孙老的书法艺术与人生经历。
    孙砚农(原名孙玉华),从六岁开始学习写大字。1952年参加工作后,无论是当学徒,还是当技术员,甚至荣升为厂办主任、饭店经理,仍然坚持每天练习书法。从练习魏碑、二王楷书全贴到临摹集王圣教、兰亭序、智永真草千字文,九成宫明清书家代表碑贴等。1962年又拜著名金石书法家徐柏涛先生为师。先后又受到启功、王遐举、欧阳中石等名家大师的指教。六十余年临池不辍。1976年由孙砚农等几位书法爱好者发起成立了北京市机械局书法小组。孙砚农被大家推举为组长,他带领大家练习、研讨、交流相互鼓励。使所有参加小组的成员,均得到迅速提高,受益匪浅。“书法小组”被人们称之为书法爱好者的摇篮。当北京市书法家协会成立的时候,首批协会会员,大多来自当年的“机械局书法小组”组员。
    几十年里,孙砚农在保证按时完成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其余时间大多是练字、写字。机械局、文化宫有活动,孙砚农是当然的参预者;相关单位、企业开会表奖等活动,奖状、光荣榜、锦旗、请柬必是孙砚农来写;商家店铺牌匾、雅间大厅装饰,更是少不了孙砚农的墨宝;亲戚朋友邻里同学结婚、祝寿,所有场面非得孙砚农的书法来增彩;还有一些画家把自己的满意画作,请孙砚农题款、赋诗。这些被有的书法家瞧不起的小事、俗事。可他却是有求必应,认为这是几十年练字、写字的收获。是社会对你的认可与尊重。
    1993年退休后,孙砚农除了参加书法家协会的活动,更多时间投入到公益活动中,他编篡的北京市民节水‘三字经’,在《北京日报》上引起了凡响;在社区举办的中老年书法讲座班上讲课,让那些离退休者老有所学所乐。孙砚农受到了所有学员的敬重与赞扬。
    关于孙砚农的书法艺术评价,我向一些书法行家探寻过;可以概括为:端庄凝重之中显功夫,平淡朴素之中见韵美;各家书体游仞有余,大小楷落墨皆精品!我本人还认为,孙老毕生以谦和之态,书写古今之事,像古人,又跨越了古人;似今人,又超脱于今天;所以,他朴实无华,经常为人補壁,多么像那棵古老的槐树啊!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