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风家规 > 家风家规1
家风家规
会员论坛
家风家规

曾国藩的家风家规家训

作者:   时间:2014-11-06

曾国藩的家风
    曾国藩(1811—1872),字涤生,祖籍衡州,出生于湘乡荷叶塘。为清道光年间进士,由翰林院庶吉士入仕,最后官至直隶、两江总督,封太子少保、一等侯,谥号“文正”,有《曾文正公全集》传世。
    曾国藩在世时,“康乾盛世”已成昨日黄花,而吏治腐败、社会黑暗、国库空虚、外患频至、阶级矛盾尖锐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充分预示满清王朝的统治行将就木。咸丰、道光年间尽管涌现了一批“中兴名臣”,然仅凭曾、李、左、胡等人苦心孤诣、殚精竭虑的效命,也难挽清王朝大厦将倾之势,“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客观规律难逃。不过,由科考而走进官场的曾国藩,执着于儒家道德,于宦海沉浮中表现出来的某些品质,即使难于补天,也会沉淀为一种文化可供研究,以资借鉴,不会因满清的覆亡而泯其光彩。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古代儒家追求的经典理想,像许多能臣贤相一样,曾国藩是以自己的人生道路来兑现这一理想的。曾国藩凭奋斗取得了成功,并且保持了晚节,在一个多世纪中不断受到伟人、名人崇拜,成为封建时代最后一尊精神偶像,是他准确地把握了“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又特别是在有了一定的声望后,他把“齐家”摆在更重要的地位。曾国藩的可贵在于他位高权重后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在“声名”与“贪婪”中,他看中的是声名,而“声名”又与“家风”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是他屡屡告诫家人,特别是几个在朝廷中作大官的弟辈不忘家风、珍重声名的缘故。
    “寒素”是曾氏家风的基调。“寒素”即俭朴清白的意思,俭朴是曾家传统。曾国藩出身贫寒。他的高祖做过官,至曾祖已微,父亲只中了个秀才,终生以教蒙童糊口。曾国藩有弟妹9 人,这样一个大家庭吃穿用度决不是一个小数字。曾国藩第二次赴京参加会试用完了钱,是向友人借钱归家的。到第三次应试时,家中已筹不出路费,结果是向亲戚族人借33 吊钱才得以启程。至京只剩下3吊钱支付考期伙食费,成为最贫穷的考生。于此,曾家的贫困可见一斑。家境贫寒,用度必然俭朴,曾国藩不以为耻,反而珍惜这种家风。考取进士作了翰林,供职侍郎后,境况自然改善,但曾国藩不改由贫寒养成的生活作风,到作地方官掌握了财权,他依然尊奉“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的古训,吃得随便,穿得朴素。在奢糜之风盛行的官场,曾国藩的作派常被人嘲笑。他不仅本人恪守古圣贤的节俭之道,还不厌其烦地教育家人、子女谨遵寒素家风。在给次子纪鸿的信中,他勉励儿子要作“勤俭自持,习劳习苦”的君子,语重心长地劝喻儿子:“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严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半则吾不敢也。”有一年冬天,朝廷中一个叫金眉生的官员被好几个人弹劾,结果家产被抄,使妻儿子女站在露天下,饱受饥寒之苦。曾国藩以此为反面教材训导家人说,名望所在,是非由此而生,赏罚由此而定。难道这个金眉生果真十恶不赦吗?其实不过是声名不好,惩罚随之而来罢了。曾国藩看重家风,与其说是曾氏祖风的继承,不如说立足现实,出于保持晚节的需要。

曾国藩家规
1. 教亲悦心,尊师扶幼;
2. 世袭立嫡,承嗣立长;
3. 嫡宗不婚,子嗣敏聪;
4. 抚子继嗣,同宗择侄;
5. 招赘为嗣,宗圣脉混;
6. 淫邪乱伦,圣规则罚。

曾国藩家训
曾国藩“八本”家训
读古书以训诂为本,
作诗文以声调为本,
事亲以得欢心为本,
养生以少恼怒为本,
立身以不妄语为本,
居家以不晏起为本,
居官以不要钱为本,
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曾国藩“八宝”家训
早、扫、考、宝、书、蔬、鱼、猪(这八个字的涵义,即早起;勤扫庭院;祭祀祖先;善待亲族邻里,
是无价之宝;读书;种菜;养鱼;饲猪);
曾国藩“三致祥”家训
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曾国藩“四字诀”家训
勤俭孝友(勤劳俭朴持家,孝敬父母长辈,友好兄弟姐妹,团结左右邻居)。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