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史搜索: 姓名: 编号: 姓氏:
当前位置:首页 > 流芳家史 > 家史存档
家史存档

易中天家史

作者:   时间:2014-11-06

    1947年出生于湖南长沙,6岁随其父易庭源来到湖北武汉,并在武汉开始接受教育,在武汉度过小学、初中、高中时期,后来因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活动,到新疆支青数年。
    易中天的曾祖父名叫易翰鼎(1850—1929),字寿梓,幼年失怙,科举屡试不中。在其27岁至31岁时,曾在郭嵩焘府坐馆教书,常与郭嵩焘书信往来、喝酒聊天,关系非常亲密。郭嵩焘(1818—1891)是清末叱咤风云的人物,他是湘军的创始人之一,曾国藩的左右手,中国首位驻外使节,曾任广东巡抚。经郭嵩焘的推荐,易翰鼎31岁时来到今湖南省浏阳市古港镇工作,任职厘金局,负责在浏阳河边收税(纳厘助饷),这是他一生中做过的最高官职。
    易翰鼎的四儿子名叫易思麟(1885—1983),也就是易中天的祖父,毕业于湖南法政学堂,担任过中华民国湖南道县代理县长等职。终因不能适应官场倾轧,受他人排挤,在不惑之年挂冠而去,回乡赋闲,自修医术,治病救人。所谓“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大约就是这个意思。易思麟共有11个子女,长子易仁荄(1908—1990),即易中天的大伯父,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跟夏鼐、吴晗、翦伯赞是同学。毕业后,在大学和中学任教数十年,培养了大批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1947年,他参与创建清华中学,后该校并入长沙市一中。
    易中天的父亲是易思麟的第六子名易庭源(1919—2011),1940年考上了厦门大学中文系。但因正值抗战时期,烽火连天,路上既不安全,家里也掏不起路费,只好改上当时设在湖南所里(今湖南吉首)的国立商学院,从此,他的一生,便都献给了会计学。从国立商学院毕业后,他便走上了讲台。先任教于岳麓山上的湖南大学,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以后,又调到中南财经学院,最后任教于合并之后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直至退休。他的一生,是属于教育和学术事业的。    
    易中天的母亲名周树奇(1912—2000),湖南湘潭人,本是一位乡下姑娘,九岁之前和两个弟弟一直跟随母亲在老家生活,其父周诒铣(1888—1938)在外工作养家。母亲去世后,周树奇跟着奶奶、大伯生活。周家在当地也算名门望族,周诒铣的堂姐周诒端,嫁给了晚清重臣左宗棠,也就是说易中天的外公是左宗棠的堂小舅子。周诒铣的堂兄名周诒煜(周诒端的哥哥),周诒煜的孙子即教育家周大烈(1862—1934),曾受聘于长沙第一师范学校。周大烈与梁启超是挚友,还与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陈三立友善,曾教授陈三立之子陈寅恪。从家族辈分来看,易中天与周大烈同辈,应该叫梁启超为“启超兄”。周大烈的女儿周俟松毕业于北师大数学系,其夫即为毕业于燕京大学的著名作家、学者许地山。 
收获爱情,看上就追我不出手谁出手
    1965年,18岁的易中天高中毕业,从家乡长沙来到了新疆生产建设乒团。干干瘦瘦不到1.70米的个子,干活却很拼命。那时,联合收割机在麦地上突突开过,易中天和一群知青就在后面拿麻袋接麦穗,人跟着机器跑。重体力活让他胃口大开,海碗盛上一大碗土豆疙瘩,筷子上叉5个包谷馍。实在苦得没乐子找,易中天就写诗,偶尔还摇头晃脑地朗诵几句,那种感觉不亚于饿了3天的人捡到了馒头。很快易中天便被誉为当地的“新边塞诗人”。
    在乡村的十多年里,易中天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有的男人魅力。这不同于他后来写的《中国的男人和女人》里的“奶油小生”、“江湖好汉”,倒有点“大老粗”的味道。就是这个“大老粗”却以“扬眉剑出鞘”的架势收获了爱情。
    1975年,易中天到新疆钢铁公司子弟学校教书,因为会写诗编剧,易中天参加了新疆文联举办的创作骨干学习班。易中天的作品经常被夸,可是,偏偏有个叫李华的姑娘“不买账”,易中天在心里就和她杠上了。
    李华很有才华,性格直爽,易中天那些得意洋洋的小思想总是刚一发芽就被她的直言不讳压回去。开始,易中天感觉十分不快,可是,慢慢地便从中领略到了这位女孩的与众不同。那时候,许多人向李华发起追求。有的借工作之便帮李华弄粮票,有的献力气之身替李华挣工分。可是,李华对此毫不领情。
    易中天把一切都看在眼里,可是,除了个子以外,李华的条件都要比易中天好很多。这又让易中天退缩了。然而,无论怎样自我克制,易中天都无法将李华从心中抹去。于是,易中天每天找机会和李华谈生活聊理想,在关键的时候恰到好处地把几首爱情小诗拿出来探讨。几个回合下来,两人的感情渐渐升温。
    有一次,李华和一帮朋友聊天,有人开玩笑说易中天对她有意思,李华佯装大惊失色,一副无奈且失望的样子说:“是吗,我怎么不知道?”易中天知道后心里窃喜。晚上,他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连连叹道:“我傻啊,这不就是日久生情吗?我不出手,谁出手?!”第二天,他找到李华,大胆地说:“李华,我想我才是最适合你的!”易中天的大胆和直率像火把一样点燃了李华的爱情之火……第二年,他们结婚了。
 
一等老爸,既是父女也是朋友更是玩伴
    1978年,在中学做语文老师的易中天考取了武汉大学研究生,同时让他倍感兴奋的是,女儿易海贝出生了。与他相隔万里的女儿在新疆和妈妈一起生活,女儿的启蒙教育全落在了李华一个人的肩上。
    转眼易海贝到了该进幼儿园的年龄,可她就是不肯去。易中天知道后对李华说:“女儿不喜欢,就别勉强,在家里也一样可以学到东西”。女儿喜欢听故事,他就让妻子每天给她读。但他不主张教孩子背唐诗,易中天觉得“床前明月光”这些离小孩子那么遥远的文字她是不会懂的。很快,思念女儿的易中天想到可以给女儿写信,虽然易海贝刚刚学会认字。易中天第一封写给女儿的信只有6个字:贝贝,爸爸想你。海贝把这薄薄的一页信纸当成宝贝,不停地看,不停地念,还快乐地跟妈妈说:“妈妈,这是爸爸写给我的信呢,这个字该怎么念?”她指着六个字里唯一不认识的“想”字急切地问妈妈。后来,看爸爸写给自己的信一直都是易海贝的一大乐趣。而在易海贝认识更多字以后,也很乐于给爸爸写信,告诉爸爸自己一天都做了些什么,见到些什么人,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
    毕业后,易中天被安排留校任教。他把妻子、女儿接到学校来住。易中天能够从女儿的举止、表情和眼神中,观察和分析孩子的内心世界。他和女儿既是父女,也是朋友,更是玩伴。父女俩常常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
    易海贝高考时,想报设计方面的专业。易中天二话不说,立刻动身对清华、同济等以建筑设计等专业闻名的高校进行了一次周游。因为担心女儿吃不好,他每到一处必把对食堂的考察作为重中之重。易海贝愣了半天说:“哈,老爸,你不是要我去读厨师吧?”最后,父女俩共同选了同济大学。易中天对女儿说:“不让你在厦门上学,是因为你到18岁了,我就一定要把你赶出去。我要是留你在身边,老是捂着你,你肯定长不大!”
    易海贝很争气,大学期间,连续5年获得一等奖学金。读书期间,她几乎没向家里要过什么钱,反而打电话和爸爸开玩笑问:“家里需不需要我支援啊?”易中天在厦门购买海边的公寓楼时,易海贝还用奖学金支持了家里1万多元。搬家后不久,易中天一家三口去照相,李华一边笑,一边摆了个POSE。照片出来后,易中天说:“你看,女儿都比你成熟,就你还在那里傻笑!”易海贝也说:“妈妈,你就像个孩子!”李华瞪了丈夫一眼,又轻轻在易海贝脸上拧了一把,春风般的微笑荡漾在3个人幸福的脸上……
 
二等丈夫,不知洗衣机怎样才会转
    央视《百家讲坛》给易中天带来很大变化,打破了他原有的宁静生活:半夜12点会有记者打电话来联系采访;原来的手机不能用了,只能关机或者转到秘书台;本来在家做领导的李华,改行当了丈夫的秘书,每天在家里帮他接电话:“你好,哪位?他不在。”——在也不接。
在李华眼中,易中天是这样一个人:“他就是嘴上厉害,其实只有别人欺负他的份。”在观众面前的表现,易中天显然称不上“和蔼可亲”。他会很直接地表示自己的骄傲和对别人的不满。而对妻子,易中天是温柔而浪漫的。易中天在武大教书的时候,他的牛仔裤灰西装和一身才气迷倒了众多女生。一个在武大插班的女学生,在多年后的聚会上见到易中天说:“先生,你知道吗?当时我们班的好多女孩子暗恋你!”易中天正不知怎么回答时,旁边的一位男生提醒他说:“当年我们班就她一个女生!”而许多女生更是大胆地以传纸条的形式向易中天表达爱慕之情。而每一次回到家,易中天都要把纸条交给妻子,“坦白从宽,啥事也没有”。
成名后的易中天更是忙,很难陪妻子出去逛街。偶尔去商场,也总是直奔主题,买完之后赶紧回家。有时候,想帮妻子做点家务,但让人奇怪的是易中天把学术研究得那样透,但衣服放在洗衣机里却不知怎样才会转。李华看到后总会笑笑,把他推到一边,说:“这不用你帮忙,还是快去做你的学问吧!有你研究洗衣机的时间我都把衣服洗完了。”易中天一脸无奈:“唉!一把手就是一把手,力度大,连洗衣机都只听你的”。说罢两人哈哈大笑起来。
 
三等教授,对非议能吃能睡没心没肺
    学生们都喜欢易中天讲的课,一位学生说:“上易先生的课,提前半小时去,300人的大教室,已经进不去了。他口才特别好,讲起来简直是妙语连珠,说到高兴的时候,还会给大家唱歌。他会唱很多歌,江西民歌、金蛇狂舞,说戏剧的时候谈到对白,他就会给大家演一段。”
易中天在受到大众欢迎的同时,对他的各种各样的批评也随之而来。对此易中天有自己的想法:无论怎样,他自身的基本观点不会改变,因为这是他多年来思考的一个结果。他认为只要起点不错,推理过程也不错,就像我们穿衣服一样,第一个扣子只要扣对了,然后顺着往下扣,肯定这衣服是穿对了。他说:如果有一天观众都不喜欢我这样讲,那很简单,观众可以用遥控器来投票。我也会自动下台。
    各种批评中,也有一些是确实经过了认真的思考,涉及了一些重大根本性的问题。比如,上海有一位署名老牛的编辑,他说易中天说曹操是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是易中天发出了一个危险的信号,如果大家都去做真小人,机会没有任何规范,没有顾忌没有底线了。后来易中天觉得这是一个很严肃的学术问题,在时间很紧张的条件下,易中天用了1.4万字的篇幅来回答老牛先生的这个问题。
    易中天在讲演过程中难免会有硬伤,凡是观众写信来指出错误的,他必定回信道歉并致谢,然后去《百家讲坛》重新录。如果是观点上的不同,他则不予理论,“能吃能睡没心没肺”是他对一切争论的最好回应。
上一篇:鲁迅家史
下一篇:纪昀家史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