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代先锋 > 时代先锋文集
时代先锋文集

历史在召唤江西学派 干戈叟

作者:《伟大复兴 时代先锋》编委会   时间:2016-06-02

       神州域内,大江之侧,吴头楚尾,有数十万平方公里的赣天鄱地,生息繁衍着二千万勤劳朴实的“老”。

三千年间,他们在历史上有过贡献,而从没有过开创性的贡献;他们在远逝的年代里曾出过不少能人,而又从没有过震撼世界的“人杰”;短暂辉煌是它的“曾经”,但随即又销声匿迹在一片平庸和沉寂之中。这,就是我们共同的家乡——江西。

经验告诉我们:理论是实践的产儿,文化是时代的标志。在江西崛起于21世纪的华夏中部的伟大实践中,历史也在召唤着应运而生的江西学派的分娩。我谨为此“鼓与呼”,我愿为此“鼓与呼”。

一、什么是江西学派?

江西学派是一个集合名词,它的内涵是江西各种文化学派的汇称、总称。即由此多种学派汇合而成,汇合方式可以是总体上均衡地推动各分支学派的发展,也可以是由先进学科带动慢进的学科。

而在对外关系上,它是中华学派的一脉分支和部分内容,与别的地方学派并肩而立。

二、江西学派的特色:

1、它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江西学派可谓是源远流长。

2、它有求真务实的良好学风。江西各学科学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求真务实,不尚空谈。它们的提出都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或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而作出的实事求是的总结。现在江西仍有许多领域在等待着这种研究和总结。都必须继续发扬这种求真务实的学术好风气,在固有的基础上建造宏伟,以继承以往,开拓未来。

3、它有吸纳包容的胸襟。江西人不保守,所以江西学派不保守,也不封闭。井冈山的“星星之火”是湖南、四川人点燃的,“革命第一枪” 也是苏、川、鄂、湘人领导打响的。岳飞是河南人,辛弃疾是山东人。《滕王阁序》是山西人写的,照样挂在江西人的额头上。山东人周文斌现在也当上了南昌大学的“掌门人”。事实证明:时不分古今,地不分南北,只要是我们需要的,我们都能吸纳为己所用,都能包容为“江西特产”。

4、它有谦虚学习的态度。要吸纳包容就必须虚心学习时代的先进人物和先进思想,学习就是启开吸纳的大门,打开包容的通道。

5、它有荣耀桑梓、献身民族的心愿。乡贤祠培养了文天祥,变法利民的大志激励了王安石,潘际銮老年回家乡任教,王一民难舍“乡情”“乡音”,盛中国多次回藉传艺,于果把学校办在故土。缪俊杰称江西是“我永远的家园”。赣南的客家虽来自中原燕赵却永留寄居之地,如今海外游子也难忘与童年相伴的四水五山。江西人有割不断的家园的情结,胸中常怀荣辉故里的夙愿。

6、它有团结互助的地域风尚。“鹅湖之会”的哲学辩论,可以说是朱熹和陆九渊双赢。同一个庙里,江西人可以既供如来佛,又供太上老君;既供观音大士,又供张天师或许真君。江西科技领域,文坛艺苑中,内部流派纷争不多,没有宿怨难消现象,更多的是相互切磋,共同进取的决心,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全局、大局观念。

7它有俭朴、廉洁、低调的生活作风。江西学派的个中人,大都是平民百姓或低级官吏,像王安石那样的高官屈指可数。所以江西学派多半是平民学派,御用学派几乎没有。学派中人生活俭朴,为政清廉,处世低调,崇尚节操,潜心做学问,甚至像徐孺子那样甘心田耕,拒不为官。

8、它有生生不息的创造精神。从古至今,江西人的创新革旧精神像潺潺流水,从未间断过。以上事例,足可证明。

我在《文典》一书中曾经讲过:学术,不同于政治。政治上拉帮结派, 搞“X人帮”、“四大金刚”等,绝对是错误的。但学术上,却不能没有流派,“学无派不立”,单丝不成线,有流派才有竞争,才有取长补短,才有并驾齐驱。江西的学术有派,乃是江西的幸事,江西的喜事,中华的好事,中华的美事。

三、江西学派的不足:

凡事物都是相对的,有一利则有一弊,有此长才有彼短,有优就有劣,有好就有不足。我个人认为,江西文化的各种学派综合有以下的不足之处:

1、江西文化是受体文化、阴柔文化。所谓受体文化,就是自身缺乏原动力、主动力、施动力。开初它只能吸收外地的、别人的、施予的先进文化力量来构造、孕育新的思想的胎儿。就好比母体中子宫里的卵子一样,只能与外来的精子结合,才能孕育和缔造强优的生命。凭我们自己的固有基因决难创造出新的物种或品种来,换言之它只有在被别人唤醒之后,才能产生出巨大的足可改天换地的力量。这就是它的受体性、阴柔性。

我认为湖南人、四川人的文化是开启性的阳刚性的施动文化,近代广东、福建和江苏、浙江人的文化也是阳刚性的。我认为在国际上,美国人、德国人、日本人的文化是具有阳刚之气的,俄国人的文化思想也有相当的阳刚之气。我们只有打开门户吸纳这些中外阳刚的精子和基因,使之与我们地域阴柔沉潜的卵子交合,培育一股浩然之气,焕发一身无穷的力量,才有可能在中部崛起,进入民族的和世界的优秀文化学派之林。所以, 我们江西要有这等胸襟:欢迎外来人,容纳外来入,而不要排外,不要搞关门主义。

2、江西文化是中态文化。所谓中态文化,就是它处于动静之间,不前不后,不上不下,稳居中游,小取为安,不敢为天下先。这是一种恬淡心态和惰性性格的反映。江西人进取了一阵子,就会自己停摆,自己减速,所以很少有连续的跃进,很少有震世的成就,很少有伟大的领袖,很少有卓越的功勋。于是眼看别人的超前,就只有不服气的阿Q心劲,就只有怨天尤人的牢骚怪话,还有扯人家后腿的小动作。因此,为人处世,显得 小家子气,人际关系中有较浓的,小圈子恶习和宗法观念以及七姑八姨的裙带邪风,乃至不大不小的窝里斗,很少有一种大家为共同大目标一起奋斗的抱负,和水涨船高、优势互补、联合作战、形成拳头的团队精神。也许每个江西人都是能干的,但江西人走到一块儿却非常地不能干,甚至愚蠢到你瞧不起我,我瞧不起你的分崩离析的状态,也许还有更糟糕的互相暗算。

3、江西文化是平民文化。平民文化既是官本位文化的对立面,同时又是它的对应面。平民当不了官,却相当地怀有官本位的心态,不太重视学科、学问、学术的建设,而只重视官场的反映。它认为官总是对的,官方文化也总是对的、好的,老百姓自己的东西,学术的东西,上不了台盘,得不到重视。若要好,跟官跑,官说行就行,官说不行就不行,缺乏一种自信的独立的学术空气,学术成了官场的附庸。这样下去,只有官场的鼎盛,还有什么学术的繁荣呢?

再者,学术界人士老想当官,不想沉下心去做学问,搞研究:莘莘学子眼中瞅的也是大堂交椅,不愿钻书本,不愿深入实际下死功夫,浅尝辄止,又能有什么学术成就呢?如果没有行行业业的学派成果。那整个江西学派不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就是一句空话么?

又再者,平民文化本应该是精心关注平民人才,扶持平民人才。可是多少年来,江西学术界只有锦上添花的作为,而少有雪中送炭的义举。我们可以有在诗人公刘被打成右派后想返回家乡时给予拒绝的冷酷,可以有在陈寅恪先生柩归故里时的刁难,可以想方设法翻遍故纸堆去寻根求藉时的攀龙附凤的热忱,却很少有斯人未成名前嗷嗷待哺时给予真诚的扶持,和其人手捧作品到处碰壁时的关心和帮助。一定要等到人家在外面颠扑冲 杀得遍体鳞伤而功成名就荣归故里时,我们才会手捧鲜花满脸堆笑地去欢迎和拥抱他们。我们的平民文化实质上已在官本位思想的作用下演变成了一种势利习气,这对繁荣学术是很不利的。我们要既会摘桃子,又会栽桃树,通过栽桃树去收获丰硕的桃子。要变“学而优则仕”为“仕而优则研”,像徐匡迪那样,当了上海市长再去当科学院长,像基辛格那样,当了国务卿,再去当大学教授。我们还要改变学术中着眼于零散的单门的成绩,而缺乏总体的系统综合性的把握的割裂状态,不要总是几朵玫瑰静悄悄地开,而不是“听取蛙声一片”。

四、历史的呼唤:

时至今日,江西在新一届省委的领导下,迅速掀动了在中部崛起的热潮,也就是说,江西学派形成的物质基础、精神条件和实践因素都已逐步具备:外出打工者在异地学习和历练的技艺已日臻成熟,本地的人已经有了跃跃欲试的冲动,更主要的是南风、东风、北风都吹进来了,领导层更换了举旗扬鞭的主帅大将,中兴的实验己经有了二、三年的积累,人民群众已经尝到了新政策的甜头。这里边每一项都有学问,每一门都需要人去 做学问。于是江西人应该在各自学科的领域内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了。中央、外地也肯定希望能听到江西心跳和脉动的声音了。

历史正在向我们发出召唤,召唤就是使命,召唤就是责任,召唤就是期望。我相信江西老俵是不会将其置于不顾之地的。二十三年前,我就对一帮年轻人讲过:“我不相信历史就仅只钟情于我们的先辈而视我们为不肖子孙的”。我们错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时机,如果又再一次错过眼前的时机,那对我们来说不仅是耻辱简直就是犯罪。

醒来吧,江西学派的人文精神,

归来吧,江西的英魂,

雄起吧,江西人的智慧与脊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