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代先锋 > 时代先锋文集
时代先锋文集

热贡唐卡艺术家 当周加

作者:《伟大复兴 时代先锋》编委会   时间:2016-06-02

      当周加  男,土族,现年47岁,生于1968年3月10日,系热贡艺术故乡即青海同仁县隆务镇吾屯下庄人。自6岁开始在吾屯下寺系统的学习了藏文化和佛教理论基础,同时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夏吾才让,刻苦学习和钻研唐卡艺术和绘画技艺。

自幼从名师刻苦钻研和刻苦学习制作各种唐卡绘画的技艺,延续了大师们一贯的画风和品质,绘画构图严谨,布局合理,主次分明,用笔道劲洗练,着色鲜丽,渲染合宜,充分显示画师的娴熟的绘画技艺和高超绘画艺术的风格,在进行制作唐卡和绘画艺术工作中,始终坚持吸取各所长,在继承本地方即唐卡祖师开创的“热贡艺术”传统风格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为人们留下一个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仍不失优雅闲致的藏传佛教文化应有的风度。本人最大的心愿就是热贡艺术发扬光大,让热贡艺术融入民众,融入当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藏民族智慧艺术

唐卡制作

 

唐卡艺术来自藏族十明文化即1、工艺学;2、医学;3、声律学;4、正理学;5佛学。以上为大五明。6、修辞学;7、词藻学;8、韵律学;9、戏剧学;10星相学。以上为小五明。所谓工艺学就是指工艺技术的学问,旧译工巧明,大五明之一,属音乐、舞蹈、工艺学科。其内容广泛,涉及技艺繁多,总括起来共有64种技,属于工巧方面身语二技中之身技共30艺。今天此处不必一一细述,由于字数有限,只谈简要的方面。此工巧明学文化内涵而言,很早以前,人们将工巧明学分为三个方面。例如:身巧、口巧和意巧。身巧又分为佛像、佛经和佛塔。佛像又分为画像和塑像,画像出现在前,塑像出现在后。在古印度,佛教未兴起之前,画像和塑像的技艺就已经很发达。根据有关资料分析,在藏王聂赤赞布时期,藏族才有了第一座宫殿,称名为雍布拉康,其壁画中绘有国玉聂赤赞布的事迹,这是最早的画像记录。那末藏族的绘画主要有壁画、唐卡(汉文称卷轴画)、图案画、细沙画、巴札画等。绘画内容包括佛教、政治、历史、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画面中最多的是佛菩萨、护法神、天龙八部。壁画内容多取材于佛经故事和诸高僧大德为佛教和民族文化事业做出的业绩。壁画也具体分为三种:一是壁面画,即在墙面上直接打上底色,上绘各种题材的画面,然后涂抹上清漆即成。二是布面画,根据墙面大小选取白布,经加工后处理绘制所需图画,然后再用木框镶嵌在墙壁上,称为“间堂壁画”。三是木板画,即选取适当面积的木板,先抛光处理,用胶和石膏粉合成的白浆打底,其后绘上图画,再将木板镶在墙壁上。其壁画内容为佛经故事和前后世诸高僧大德对佛教事业和社会作出贡献的业绩。以及释迦牟尼佛十二宏化故事、二十一度母、长寿三尊、宗喀巴师徒三尊、十六尊者(按汉文有十八尊者)等最为常见,也有其他佛菩萨、护法神、祖山神、天龙八部、圣僧图等等。壁画多工笔重彩,一般采用单线平涂、略加烘染和色块填色的手法,风格古朴,线条明快细腻,形象生动而略有夸张。

藏族的绘画艺术不是一种无理论无依据无来源的艺术。它是从佛画原理《佛画三幅》、《选像度量经》等绘画论著,这是绘制佛画的重要理论指导。藏传佛教所有的佛教绘画和雕刻品的设计比例,几乎都是依据绘画典籍中规定的度量比例完成的。一些从事绘画、堆塑的僧侣、艺人们,也许并无高深的绘画理论知识和经过专门训练。但根据《造像度量经》等佛学典籍的指导,也能绘制出栩栩如生的绘画作品。

“唐卡”是用纸或布或羊皮或丝绸作底,用彩色矿物颜料绘制的,其后又彩绸镶边装裱而成的卷轴画。唐卡最早出现在公元七世纪上半叶,但却真正采量采用大约是明朝。唐卡画的主要内容有佛像人物、说佛法图、讲佛经故事。除此而外尚有社会历史、生活习俗、文化背景、天文历算、藏医藏药、人体解剖图等。

唐卡底料分为布面、绢面和纸面三种,除彩绘外,还有刺绣、织绵、革丝提花、帖花、掐丝唐卡、藏乡和宝石缀制等制作工艺。彩绘的颜料有金粉、银粉、朱砂、雄黄等颜料为主,也配用植物颜料。

图案画是一种装饰艺术,多绘于寺院建筑物和日常用具上,内容丰富多彩,有供品、吉祥物、符咒、曼陀罗,以及富有装饰性的山水、花草、鸟兽、虫鱼、水波、云纹、元宝、火焰、网纹、锦缎纹等,它往往是壁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细沙画用各色干细砂或白石灰等,在地面上单线条描绘出各种图案,如吉祥结、妙莲、宝伞、右旋海螺、金轮、胜利幢、宝瓶、金鱼等吉祥物图案。

巴扎画是一种独特风格的装饰画,以菱形孔格花纹为主要表现形式。在喜庆节日期间,装饰于房舍内外、门、窗、柱、梁以及一些用具上,构图讲究,富有立体感。

绘制无量宫图案:

无量宫图主体坛城和线条的画法,主要依据的《金刚鬘》一书。在平时的操作当中,一般遵循《续部》中的“三十七道品”所要求的正行,来设计四角、四门、牌坊之类。就主体坛城和线条要求的关系而言,是这样说的,如果掌握了线条的微细画法,那对主体坛城、塑像、装潢就会迎刃而解。在坛城设计中,要求做到标准尺寸和非校准尺寸二种。

塑造神像的尺寸要求是,金刚类坛城为3尺,佛坛城为4尺,大日如来坛城为5尺,自在天坛城为6尺,马头明王坛城为7尺。《大集座本续节四章》云:意坛城为12尺,身坛城为16尺,语坛城为20尺,这些都取决于基线四面。

根据财力的大小,来绘制国王等俗人的坛城,例如一般要求8尺,国王为百尺,其他边塞王减半,豪门贵族又减半,高人12尺,行者16尺。

非校准尺寸,是指根据人们的意愿,凭借由智慧方便来的成就,可以随意设置坛城的尺寸,如从一尺至千尺不等。

绘制坛城。选择上乘的颜料最为重要,如蓝宝石和红宝石等珍稀宝贝的粉末;把大米等粮食经过研细染色的为中等颜料,最次的要属花彩或红粘土,《续部》中说也可用尸林炭或骨粉代替。现在在研制彩色细砂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多数人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而进行,这有点简单化了,是不行的,应根据各自的工艺传承源流。

坛城藏语叫“吉科日”。绘制唐卡坛城种类甚多。如本尊坛城等的塑造和绘制需根据曼荼罗尺度(即比例尺寸)进行。有木制的,有金属材料制成的,有绘画的、彩粉的,也有细砂造的。按其所修持的密宗内容而造成的轮坛城、集密坛城、喜金刚坛城、胜乐坛城、马明王坛城、十三尊大威德坛城、十一面观音坛城、药师佛坛城等等。各种坛城形状相似,基本上外圆内方,也有方形的。颜色各异,外呈圆形,其最层为火焰,火焰以外为生物界,包括人类和各种动植物,表示一切生物都不能进入金刚驻锡之城,一律拒之于火焰外界。火焰之内为金刚杵,镇压一切邪魔。内城为方形城,四面有门,门口有梯,城楼矗立,内有十八侍卫,海面四人。中为殿堂,内居金刚。殿堂顶层为圆形,内有小殿,内居金刚之传法师。各种不同内容的坛城,里面布置的佛像及装饰也不一样,每座曼荼罗都有自己的本尊。有的资料中记载:印度密教修“密法”时,为了防止“魔众”侵入。在修法处画上一圆圈建一土坛,有时还在上面画上佛、菩萨像,事毕像废。一般把画为圆形或方形的修法地方或坛城成为曼荼罗。认为此处充满佛与菩萨,所以也称“聚集”或“轮圆具足”。曼荼罗有四种和三种之分。四种是:(1)大曼荼罗,描绘佛,菩萨的形象。(2)三味耶曼荼罗,描绘象征佛、菩萨的“器杖”(如刀剑莲花)和“印契”(手印)。(3)法曼荼罗(也称种子曼荼罗),表示佛、菩萨种子(以梵字为佛、菩萨的象征)。(4)羯磨曼荼罗,描绘佛、菩萨的威仪(动作)事业的曼荼罗。以用佛菩萨的铸像、画像、塑像等,全称四种曼荼罗。(1)普门曼荼罗,诸尊聚集一起,如以大日如来为中心的两部曼荼罗(即金刚界曼荼罗和胎藏界曼荼罗)。(2)部会曼荼罗,部分诸尊,例如佛部的佛顶曼荼罗、莲花部的十一面观音曼荼罗。在塔尔寺四大学院中按各自的所修持的蜜法逮有不同的曼荼罗。平时以彩粉绘制的现象较多。如大经堂上下层供有大小两座铜合金制作的曼荼罗。其造型城池似的方形。工艺精细,制作艺术高超,简直一座精雕细刻的玉琼楼阁。曼荼罗在藏传佛教密宗中作为修炼的形式和重要观想的内容。

立体坛城:为佛教密宗四部本尊之坛城。有彩色细砂画、布面画和立体坛城几种。也有用香泥等实物。按尺度构画塑造成立体形象的密宗坛城。

坛城开光仪式:

佛像造好后还必须经过量度空轨、安置好位置、再经活佛安神开光,才真正成为顶礼膜拜的神像。

安神开光仪式,一般由活佛亲自主持,诵经祈祝祷,求神护佑,献哈达,抛撒五谷,使其成为有魂灵的神佛。另外,坛城绘制,制造好后,也同佛像一样举行开光仪式。

唐卡中还有一种便是堆绣,堆绣又是一种别开生面的寺院文化艺术。从广义上讲,堆绣属于唐卡的一种类。唐卡有卷轴(绘画)唐卡、刺绣唐卡、提花唐卡、帖花唐卡(又称剪堆,即堆绣)和宝石唐卡等有很多不同种类的唐卡。其中堆绣是用各色棉布、绸子、锦缎剪成所设计的各种图案形状,精心堆贴一个完整的画面,然后用彩线绣制而成。其工序有图案设计、剪裁、堆帖、绣制、个别图案部分上色等。以堆帖为主,绣制为辅。堆绣分平剪堆绣和立体堆绣两种。

立体堆绣则在图像内垫上棉花和羊毛,使图形凸起,更富有主体感。堆绣题材主要是佛像和佛经故事,其中单幅堆绣多为各种佛、菩萨、罗汉、护法神、密宗金刚、八瑞相、宝马、白象、喷焰摩尼等。

平剪堆绣是将剪裁好的各色布料图案堆帖在设计好的白布上,再用彩线绣边而成,主要是剪的图像内垫上棉花或羊毛使图形凸起,然后粘绣在对称的布幔上,再将堆绣好的不同形状的图像用绣缎联成一个巨幅画卷,构成一组完整的画面,悬挂于殿堂之上,所堆绣的形象富有立体感和真实感,称为立体堆绣。堆绣题材主要选择佛像、佛经和罗汉故事,也有神话传说中的“蟠桃会”和“八仙传说”画面。注重人物形态(神态)的塑造,讲究各色绸缎的选用配置。其粗扩中显细腻,点滴中见绝妙,技艺精湛,巧夺天工,它采用浮雕与刺绣巧妙相结合的手法,体现出具有较高有工艺美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我们现在各寺院大小经堂和大小庙宇中悬挂的“十六尊者(罗汉)显神通”和“八仙过海”,是两幅大型绝妙的堆绣挂作。堆绣艺僧依藏传佛教十六罗汉和八仙各自的神通,按照自己的丰富想象和审美经验堆绣出个性鲜明、形态表情各异,具有神秘、憨态可掬和美感的十六罗汉及八仙形象。或降龙、或伏虎、或镇魔、或返老还童,其造型皆达到了静中有动、生动传神、惟妙惟肖的境地。

总而言之,唐卡是藏民族的一种独特的宗教艺术,不仅蕴涵着藏传佛教的深奥哲理,更折射出藏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因为唐卡中包含着许多历史、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信息。

唐卡是佛教徒用来修学和体证佛法的一种图文解说教科书,也是引导修学者体证密宗究竟教义的工具,因为唐卡中的人物、颜色都有它特殊的内涵。

唐卡是用彩缎装裱成的一种卷轴画,因为唐卡收藏、存放有一定的讲究,需由下向上卷成一束,若方向相反则被视为不敬或亵读神明,故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被人们视为宝中之宝。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