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流芳作品 > 科技成果 > 理论成果
理论成果

王邦兴:论“昭君文化”传播对兴山乡土文化影响

作者:   时间:2021-04-28

王昭君,名嫱,今湖北省兴山县宝坪村人。西汉元帝时,因才貌出众,被选入宫为宫女,数年不得面见皇帝一面。当时北方呼韩邪单于统一匈奴后,多次入朝“愿婿汉氏以自亲。”昭君为匈汉之间的和平团结,情愿千里远嫁漠北。公元前33年,昭君离开了汉宫掖庭,远涉异乡,与单于结婚,被封为宁胡阏氏。此后六、七十年间,汉匈民族不是战乱不止,而是和睦相处。长城内外出现了“边城晏闭,牛马布野”的和平景象。

早在1908年(清光绪34年)10月11日出版的《竞业旬报》第32期上,胡适发表了题为《中国爱国女杰王昭君传》的文章。他说:“我们中国几千年以来,人人都可怜王昭君出塞和番的苦趣,却没有一个人晓得赞叹王昭君的爱国苦心”。他笔下王昭君果然主动要求出塞和亲,结果“胡也宁了,汉也宁了”,成为关心祖国命运,促进民族和睦的巾帼英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盛赞王昭君是“发展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有贡献的人物。”董必武副主席在一九六三年到内蒙古参观时,为昭君墓写下崭新诗篇:“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摅胸臆满,舞文弄黑总徒劳”。唱出了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引用于王昭君传奇故事)。

昭君文化论坛,每年都有新的文化元素注入,积极的与先进文化融洽,呈现出文化交流和繁荣的新气象。随着“昭君文化”深入开展,昭君文化对山区文化推动作用日益显现。从“传说”到“文化节”,传统的民俗文化厚重而鲜活,让人感到淳朴的民风朴面而来,感受到昭君文化传播对兴山山区文化的影响。

一、昭君文化影响具有传播特性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产物。从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看,山区与平原其它民族一样,经过原始养殖经济和农耕时代,在养殖、农业生产中,其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不断进步,与此相应,人们衣、食、住、行等不断从蒙昧向文明发展。就社会状况而言,山区乡村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进化,在此期间,具体的经济、政治、社会制度曾发生过多次发展变化。今天,我们可以把这种发展变化定义为“文化发展变化”。根据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的定义,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其核心是作为精神产品的各种知识,基本质是传播。”关于昭君文化传播,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救民于灾难,传说中昭君多是以奋不顾身形象出现,不顾自身安危救人性命。

第二类是治病救人行善之举,包括祈雨解旱,排涝救民等,急人之所急。第三类是斩妖除魔,为民除害,显示一种嫉恶如仇侠义品质。第四类是日常生活故事,如帮助弱小等,不论哪一类传说,都体现昭君正义、勇敢、无私、孝悌、仁爱、乐善等美德,对于提升人们心性,净化社会道德,都有积极意义。

二、昭君文化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特性

昭君故里山区人民在劳动中创造了昭君文化,昭君文化也在塑造着人。在昭君文化中,淳朴善良的元素一直丰富着人们精神世界,引导人们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社会活动,可以说,在一段时期内,昭君文化成为培养山区人民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昭君故里人常说的一句话:“昭君灵验!做人要走得正行得端,莫要坏了良心。昭君在看!”人们通过对昭君信仰产生约束力,影响到社会交往和社会行为,影响到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人们通过对真、善、美追求、塑造健全人格。人们通过对昭君信仰,昭君信仰能以其特有感染力和感召力,把昭君故里百姓凝聚起来,大家一起战胜困难,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此时的昭君文化便是照亮人心灵的火炬,成为引领人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昭君故里人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生活。今天,在文化建设领域,外来文化大量涌入,社会环境急剧转型、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等,对于今天的文化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深刻影响。在这个大的文化发展背景下,昭君文化能得到很好传承和发展,所反映的是民族自信和民族自强意识,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昭君故里人把民俗文化和民族精神融合起来,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了兴山昭君故里文化,人们创造性地传播昭君文化,所体现的正是对家庭的尊崇,对祖先的感恩,对血脉的认同。

三、昭君文化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特性

在昭君故里风俗方面,昭君文化渗透和影响,是乡土文化自然发展过程。由于昭君文化强调因果报应惩恶扬善等观念,一些与之相对应的民间习俗随之产生。譬如,昭君故里流传的“楠木锁住青龙,使水常青,为后人造福的美谈;土地菩萨请昭君写字佳话;登临昭君渡口,人们总会追念起昭君用自己的琵琶锁恶蟒,化渡船,除害兴利的传说,社会对于善恶美丑有了共识,并由此产生最直接、最淳朴的解决问题方法——惩恶扬善。”在乡土间,昭君文化中好的东西保留下来,发展下来,进一步丰富和深化昭君故里兴山民俗文化。

譬如:昭君每天都到土地庙去焚香合掌,点灯上油、祈求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为民造福,昭君一连祷告了七天七夜,祷告来了一棵神灯树的故事。昭君为了使黎民百姓过上好日子,她便设案装香敬酒,跪在地上向玉皇大帝叩拜了三天三夜,祈求玉皇保佑乡亲们,拜着拜着,时间长了,就在香案前睡着了。皇帝听了昭君的禀告,明白了其中的原委,便派火神大仙送来了一盏神灯,对昭君说:“玉皇爷派我来送神灯,放在万朝山的祖师菩萨的金垫子下,有了这盏灯,能保住村里的土地、人口安全,还能多打粮食哩!”说完驾云而去。昭君一高兴,猛地一跳,醒来了,原来是个好梦。她忙把梦里情况告诉了父母,请求马上动身取回神灯,昭君的父母起初不愿意,后来见昭君决心很大,执意要去,只好答应她去。

昭君冒着狂风暴雨,走了五天五夜,才来到万朝山的祖师庙,一头拜在祖师菩萨面前,口里念着:“大慈大悲的祖师菩萨,乡亲父老正在受洪水暴雨的摧残,小女王嫱,特来求菩萨解救。”昭君烧完香纸,磕了二十四个响头,抬起头来,只见香桌上放着一盏亮莹莹的神灯。昭君谢过祖师菩萨,捧着神灯回到家中,接着又将神灯安置在长坪中间,刹时风住了,雨停了,水退了,烟墩坪全亮了,从此以后,放神灯的这块地一年就收三季粮食,村里人们过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日子,人们就根据这块好田,把烟墩坪改称“宝坪村”了。

在乡土间,昭君文化中好的东西保留下来,发展下来。进一步丰富和深化兴山县昭君故里民俗文化。譬如:昭君帮助西花姑娘,找鲁财主租地种的事,昭君用明矾透水计惩恶扬善,帮助西花姑娘争取到百亩良田的故事,教育人要做善良的人,不要做地主老财式的恶人。

四、在文学领域,昭君文化渗透和影响,具有深远持久性。由于民间许多昭君文化故事具有文笔畅达词句典雅等特点,因此,对于兴山昭君故里文学影响大,我们在文学创作中,创作的形式、内容、取材和观念发展变化等,均能从昭君传说故事中吸取营养,这些年,昭君故里兴山作家们写出大量通俗易懂文学作品。因此,昭君文化对发展民间文学和当代文学起到积极作用。

深远持久特性,还体现在两个功能上:一是传播博爱精神,教化众生向善功能。浩瀚大山、苍茫无垠,山区与开放城市文化差异,派生出审美观,价值取向,风俗习惯等方面不同,但作为“生”的本能,人性对于善恶美丑认知却趋于大同。昭君信仰在诸多方面适应人们对真善美的认同,如扶危救困,治病救人,赐人以平安吉祥等等。这既是一种文化传播,更是一种观念教化。二是启迪良知,树立珍惜自然,回归自然功能。两千余年来,山区人民面临自然灾害,往往把祛灾的希望乞求于神灵,昭君平息洪灾、救苦救难,求土地公公、土地婆婆造福人类等等,人们在对神灵的不断祈祷中逐渐地得到启发,众生平等,万物有灵,道法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回归自然已成为当下人们的共识。

我们理论化的分析昭君文化影响,应该认识到,一直以来,昭君文化是在一个相对封闭地理环境中孕育和发展,有弊端也有其独到之处。弊端是缺少横向交流,独到之处是保持了文化的独立性。这些年来,兴山县举办“昭君文化艺术节”,积极的与先进文化融合,呈现出文化交流和繁荣的新气象,每年都有新的文化元素注入文化节,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兴山县(昭君故里)参加文化节,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兴山县(昭君故里)体验神奇的昭君故里文化。魅力兴山,仙风道骨,昭君情怀,宝贵文化遗产是一种情感寄托,是一种战胜困难的力量勇气,是一种闯出大山实现创业飞地经济的精神支柱,我们传播昭君文化,同兴山发展建设结合起来,在发展建设中发挥独特作用,让昭君文化造福于民。

【 作者简介】

王邦兴,男,1968年10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湖北兴山人。中国化工作家协会会员、宜昌市作家协会会员。曾任3家市级报特约记者,1家文学报特约编辑,《化工安全与环境》周刊、《法制日报》通讯员,《楚天消防》杂志特约记者,暹华文化研究院副研究员。

1989年参加《解放军》报新闻函授中心学习,被评为“优秀学员”,名单列入《新闻函授一年》一书中。1990年起在《解放军》报、《解放军报通联情况》内刊《前进报》、《大连日报》、《中国化工报文化周刊》、《中华合作时报》、《三峡晚报》、《黄河魂》诗刊等报刊发表各类新闻、文学作品1100余篇首。

2006年入选湖北省消防宣传人才库,被各级报社杂志社评为“优秀通讯员”、“优秀评报员”20余次,被各级政府表彰10余次,获湖北省作家协会文学大赛优秀奖1次,湖北报业集团征文奖2次,收藏崖柏根艺作品1000余件。曾与人合著《天涯三人行》散文集。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